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3
0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814/20134173ULlJXYnS0K.png

《聽得見的夢想》,那首二零零九年聽障奧運主題曲,歌詞唱著「摀住耳朵手貼在心上,閉上雙眼能看見遠方」。那時候,我還沒有機會真正去思考,什麼叫做「看見遠方」。直到出了社會,身邊出現了一些,用生命本身在詮釋這句話的人。

有些大企業,為了符合政府法規要求,必須聘用身心不便的夥伴。這聽起來理所當然,甚至有些光明美好,但有些單位辦公室內部為了符合聘人需求,總要重新調整空間與路線,而最快,也最方便的,就是聘用聽覺不便的夥伴。於是,身為IT部門的一員,我們開始有機會,與這些業務單位同事,產生了新的連結。

老實說,我不熟悉手語,這總讓我想起學生時代,沒有參加手語社的遺憾,畢竟那少了一項能跟世界另一群朋友能溝通的語言。然而,面對那些聽不見的同事,你總要學會如何摸索,才能找到彼此溝通與討論的合適模式。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溝通方式,時間花得特別長,而且效率怎麼算,都顯得CP值不高。甚至有些同事對這樣的工作,直言排斥,覺得耗時又耗神。但,人終究是會長大而成長的,然後你會開始思考,什麼對你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我第一次接手某個系統後,業務單位窗口剛好換了人,換上的是一位聽力較不便的夥伴。那時候的我發現,他們是不是已經習慣了旁人那種,帶著有色眼鏡的打量與看法。所以當我不知情地表示要跟他電話討論時,他沒有一絲不悅,只是溫和地回覆,耳朵不方便,能否用訊息或信件討論。

那時候的我,當下真是手忙腳亂,畢竟我也不會手語,就算現場會議,也無法順暢討論。於是我想了想,不如我好好繪製流程圖,將系統功能說明整理好截圖,穿插淺顯易懂的文字,將需求內容、問題方向徹底釐清。那不是妥協,而是我想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一個可以突破框架的方式,而這種專注,通常會讓我忘了時間的流逝。

有一回,真的需要到現場會面,那時仍是疫情期間,我沒有多想,直接摘下口罩。因為我知道,這樣才能方便聽覺較不便的夥伴,可以從我的嘴型、嘴巴的張度、唇語,以及我簡易的手勢,來判斷我想協助與詢問的內容。最後,我們成功完成了任務。那就像是一場只有彼此能聽懂的雙人舞,即使無聲,也能共振出生命最底層的頻率。

聽覺不便的夥伴,他們有種獨特的特點,或許無法傾聽聲音,但他們會想辦法透過肢體語言、眼神的交流、臉龐上凹陷的酒窩,與嘴角的度數,來勾勒出,屬於他們的畫面呈現。他們的聲音,是要用看的。而我們,也能透過有感情的姿勢、圖文搭配的信件,來傳達出,我們想述說,工作上的故事。這種交流,不單純只是為了營利,而是人與人之間,一種更深層、更無法言喻的,對「人」這件事的在乎。


上一篇
把心裡話畫出來,把有用的訊息表列出來
下一篇
「你想」到「我們要」:最終將心意落款
系列文
鍵盤上的詩意:一位文組IT人的理性與感性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