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9
0

Mixed-Methods Research: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混合方法研究定義

在同一個研究專案中,結合 質化(qualitative) 與 量化(quantitative) 方法,回答同一個核心研究問題。
關鍵不是「兩種方法都有做」,而是 從計畫開始就有整合與對齊,並在收集、分析、解讀過程中互相補充。

為什麼用 Mixed-Methods?

互補優缺點:量化可抓出規模與趨勢,但缺少原因;質化可揭示動機與痛點,但樣本小。
全貌視角:同時有數據的「發生了什麼」與故事的「為什麼會這樣」。
互相引導:一種方法可幫助另一種方法的設計與聚焦。

常見設計類型

Explanatory Sequential(先量化、再質化):先用數字找出問題,再用質化解釋原因。
Exploratory Sequential(先質化、再量化):先探索現象與假設,再用量化驗證與擴展。
Convergent Parallel(同時進行):質化與量化同步,最後一起分析對照。

執行重點

Plan Ahead:流程、時程、樣本數需提早安排。
Align with Goals:方法對應研究目標,而不是為了「好看」才加。
Integration > Addition:資料需有互動與互相解釋,不只是堆在一起。

心得分析

UX 視角

從 UX 研究者的角度,Mixed-Methods 最大價值在於 避免視野偏狹。
如果只看量化,你可能知道「有 70% 用戶卡在付款頁」,但不知道卡在哪個欄位、為什麼會卡。
如果只看質化,你會知道幾位用戶覺得「信用卡驗證太慢」,但不知道這是不是普遍問題。
對 UX 來說,設計決策需要同時有廣度與深度。Mixed-Methods 讓研究不只是「發現問題」,而是能優先處理「最重要、影響最大」的問題,並針對原因提出解法。
另外,在 UX 團隊推動設計時,數據(量化)對 PM 與高層有說服力,而故事(質化)對設計與工程有共鳴力,Mixed-Methods 提供兩者,讓團隊溝通更順暢。

PM 視角

從 PM 的角度,Mixed-Methods 直接關乎 決策品質與風險控管。
量化:幫助 PM 確定影響面與商業價值(KPI、使用量、轉換率)。
質化:幫助 PM 了解用戶真實心聲與潛在需求,避免做出「指標好看但體驗差」的產品。
Mixed-Methods 的好處是 能先量化確認影響面,再質化鎖定解決方案方向,避免「憑直覺做產品」或「做了對體驗好但對商業沒幫助的改動」。

但對 PM 來說也有挑戰:
時間成本:要同時跑兩種研究方法,時程會拉長。
跨部門協作:需要研究員、設計師、數據分析師密切合作。
優先級判斷:Mixed-Methods 得來的 insight 很多,PM 必須取捨,確保資源集中在影響最大的領域。
結論是,PM 如果想用 Mixed-Methods,必須 在產品週期早期就與 UX 研究團隊共規劃,並設計好指標與後續決策機制,才能讓研究真正驅動產品方向。

以影音平台為例

1. 會員留存率下降原因探索

情境:數據顯示會員訂閱續約率下降,但原因未知。
Mixed-Methods 設計:(Explanatory Sequential 先量化後質化)

  • 量化:分析續約與未續約用戶的行為數據(觀看時長、常看類型、登入頻率、使用裝置)。
  • 質化:針對未續約用戶進行深度訪談,了解他們流失的主因(價格敏感度、內容庫缺乏、使用體驗問題)。
  • 好處:可以將流失原因與數據模式對應,例如「低觀看時長 + 訪談反映找不到想看的內容」,更有針對性地改善產品策略與內容佈局。

2. 提升註冊數、曝光度、黏著度

背景:想擴大用戶基數,讓更多人看到平台內容並願意留下來使用。
團隊已經嘗試過社群廣告與內容合作,但效果不明顯,需要深入理解阻礙與機會點。
Mixed-Methods 設計:(Exploratory Sequential:先質化 → 再量化)
質化階段(探索痛點與動機)

  • 對象:
  1. 尚未註冊但有接觸過廣告或內容的人
  2. 註冊後 7 天內無登入行為的用戶
  • 方法:
  1. 深度訪談:了解他們為什麼沒有註冊/為什麼註冊後沒有持續使用
  2. 可用性測試:觀察首次進入網站/APP 的流程(從廣告點擊→註冊→首波體驗)
  3. 產出:列出阻礙轉化的關鍵因素(例如:註冊流程太長、看不到核心賣點、缺乏新手引導、廣告與實際內容落差)
    量化階段(驗證普遍性與影響程度)
  • 對象:大規模潛在與現有用戶(N>500)
  • 方法:
  1. 問卷調查:測量質化階段發現的阻礙因素在不同人群中的影響比例
  2. A/B 測試:針對優先假設(如簡化註冊流程、在首頁上方加入核心價值亮點)進行轉化率實驗
  3. 指標:註冊完成率、首頁跳出率、首次登入後 7 天留存率

可落地的操作方向

根據 Mixed-Methods 的結果,PM 和 UX 團隊可執行的改善策略:

  • 註冊數
    • 強化首屏核心價值陳述
  • 曝光度
    • 針對不同用戶角色(學生、工程師、轉職者)建立差異化廣告素材
    • 在社群分享時,自動生成可吸引用戶回流的預覽卡片(影片截圖 + 標題)
  • 黏著度
    1. 新手引導任務(完成三個影片觀看即可獲得積分/限時內容)
      2.「為你推薦」個人化首頁,根據首次觀看行為立即調整內容流

上一篇
複雜應用程式設計的使用者體驗策略-Day18
下一篇
使用者體驗成熟度是動態系統,而不是階梯-Day20
系列文
那些打通了產品職涯任督二脈的書3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