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打算利用三十篇文章來分析和比較,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 相較於其他種 Kubernetes 的解決方案。 至於為什麼要選這個題目? 因為工作上遇到了,真的沒有拿錢打廣告。 相信正在閱讀的你,或許也是在工作所需,搜尋到什麼關鍵字,剛好點進來。
由於本系列文章始撰寫於 2025/08/18,最新版本的 OCP 是 4.19。 內容可能時間推移與產品迭代而有所不同,因此著重在觀念的部分進行撰寫。
這邊的 OCP 所指的是一種產品的名稱的縮寫,由 Red Hat (紅帽公司) 所推出的 OpenShift Container Platform。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由紅帽公司,基於 Kubernetes 這個開源專案,加上 Apache 2.0 License (允許商用、且不用開源你修改的部分;License 需註明原作者),去改裝出來的產品。
- 話說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還沒有電腦,沒有虛擬化,也沒有容器的概念。 以下故事從 2014 年,Kubernetes 公開後說起,更多關於 Kubernetes 的歷史,建議可以先去看看 「Kubernetes 的十年」一文;我們先預設大部分的人已經使用容器大量部署,並且在管理上有一定的複雜程度,並且使用。
- 至於 K8s 和 OCP 兩者之間的關係,前面一個問題已經說明:先有開源的 K8s 專案,且允許被改寫改裝變成商用產品,因而在 Red Hat 公司誕生了 OCP 這個產品。
當然,其他業者也都改裝成自己的樣子,也有各自的特性與生態系,諸如公有雲的解決方案,如 AWS 的 EKS、GCP 的 GKE、Azure 的 AKS、Alibaba 的 ACK ;或是像 VMware 的 Tanzu。- K8s 和 OCP 兩者之間的差異,這個問題不太容易用幾句話解釋,需要做表格比較。 或者讓我用後面幾篇文章逐一比較。
這個問題,通常不是工程師決定的。
端看公司是否願意花錢解決麻煩問題,有錢的話就「直接買產品來用」,從前期的「安裝部署」、完工後的「教育訓練」、定期的「維運」、出問題的時候還可以找廠商「諮詢」。
公司想省錢的話,就直接從開源的專案開始一點一點的蓋,透過支付人力換取類似的功能。
以目前筆者所接觸過採用 OCP 作為容器叢集的多為金融相關產業,這類型的客戶偏好穩定、安全性,另外最大的考量在於 「合規性」,採用 OCP 可以 「落地」,設施和資料都放在自己家。
- 認識 Docker Container
- 學習 K8s 的觀念與術語
- 透過 Red Hat Document 學習 OCP 以及其周邊產品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