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網站正式上線的那一刻,我還蠻開心的,因為整個平台終於有了完整的樣子。但冷靜下來之後我又想,現在的網站其實有點空洞,整個網站看起來也要有「內容感」才行。畢竟使用者上來,不會只想按幾個按鈕就走,可能還會想要更多資訊、更多幫助。於是我又找 AI 一起討論:還能加什麼頁面,讓整個平台不會單調,甚至看起來更專業?
AI 給了我不少靈感,最後我決定新增幾個主要的版塊,包括:
這些頁面的定位各不相同:有的是提升品牌信任感,有的是幫助新手快速上手,而 「親子學堂」 則是提供延伸價值的知識專區,同時透過多篇文章覆蓋不同的關鍵字,提升搜尋引擎收錄與自然流量,讓網站更容易被使用者找到。
其中,最讓我驚喜的其實是 「親子學堂」 這個區塊。一開始我只是抱著「讓內容豐富一些」的想法,但在 AI 的協助下,我很快就能產生大量符合平台理念的與 親子關係、兒童教養相關並結合平台使用方法 的文章。這對我來說特別有幫助,因為我本身並非教育背景,若要自己去研讀與整理專業知識,不僅耗時,產出的內容也未必能有條理。
AI 在這裡發揮了三個關鍵價值:
對像我這樣的一般工程師來說,等於是跨足教育領域的捷徑。更重要的是,在撰寫與整理這些文章的過程中,我自己身為家長也受益匪淺,算是邊建平台、邊學習新的育兒知識。
內容量增加 → 更多被搜尋引擎收錄的機會
每篇文章都是一個獨立的頁面,能帶來更多關鍵字的流量。
例如「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幫助孩子培養自主能力」、「引導孩子建立規律生活」等,每篇都可能在不同的關鍵字排名。
網站更新頻率提高
搜尋引擎喜歡「持續有新內容」的網站,多篇文章代表平台一直在活躍。
這也會讓 Google 對網站權重評價更好。
延長使用者停留時間
如果文章有深度、又彼此串連,使用者會點更多頁面,停留時間自然拉長。
停留時間與跳出率,都是 SEO 的重要指標。
不過在 AI 盛行的時代,傳統 SEO 的重要性似乎逐漸被淡化,反而更應該思考怎麼讓 AI 更容易「找到」我的內容。
除了「知識補給」,我還新增了一個許願池頁面。設計這個頁面,是希望能蒐集使用者對平台的建議,讓平台能夠在互動中不斷進步。對於一個小型的個人專案來說,每一位用戶的回饋都可能是未來改版的重要依據。
在技術上,因為我整個專案架構都是建立在 Firebase 上,所以整合「許願池」變得非常輕鬆:
這樣的設計大幅降低了開發成本,同時也展現了 Firebase 在個人專案上的靈活性。
在平台上線一段時間後,我收到流量超過免費額度的提醒。起初我不太清楚原因,直到請 AI 對整個專案做了深度分析後,才發現主要問題出在圖片檔案太大。原本網站上和平台中都有很多 PNG 或 GIF,單檔可能高達十幾到數十 MB,當瀏覽次數增加時,流量自然暴增。
了解問題後,我請 AI 幫忙優化。AI 很快就寫出一個批次轉換 Script,將 PNG、GIF 壓縮並轉成 WebP 格式。結果令人滿意:檔案大幅縮小、畫質無無明顯差異,網站讀取速度變快,流量也大幅改善。
在設計網站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 AI 的更多價值。教育、心理學、使用者體驗設計,甚至網頁效能優化,這些我原本不熟悉的領域,透過 AI,我可以快速掌握入門知識,並直接應用在平台上。
對於個人開發者來說,AI 相當於一個跨領域的助力:
從規劃「親子學堂」、建立「許願池」,到處理圖片流量問題,每個步驟都讓我更清楚看到 AI 的力量。它不只是幫我完成技術任務,也像是一個隨時可以求助的夥伴,讓專案在短時間內迅速建構起來。
雖然平台上線不久,但隨著功能慢慢完善,我也開始收到一些使用者回饋。對我來說,這整個過程不只是技術挑戰,更像是一場與 AI 一起探索新領域的旅程,每一個小突破都帶來成就感,也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敬請期待下一篇《AI 幫我上架 Google Play:從 PWA 到 TWA 的實驗(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