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導入 SBE 就是「找個工具、辦個工作坊、開始寫範例」而已,但事實上,SBE 是一場組織變革,會牽涉到人的行為、流程習慣、甚至公司文化。
如果沒有一套變革管理的方法,這個過程很容易卡在內部阻力、溝通不清,或是領導層沒有跟上。
約翰·科特(John Kotter)的「八階段變革模型」就是一個很實用的路線圖,可以幫我們在推 SBE 的時候少踩坑。它不只是專案管理,還會考慮到團隊動力、文化影響、溝通策略、以及未來的願景。
接下來,我會用科特的八個步驟,搭配一些真實情境,來說明怎麼在不同情況下導入 SBE。
先不要急著講 SBE 多好用,先讓大家看到不改變的代價。像是:
• 缺陷率高到讓客服抱怨不完
• 功能做出來跟客戶要的不一樣
• 專案延誤導致客戶解約
• 每次交付前 QA 加班到凌晨
在不同情境的例子:
• 1.0 新產品:可以用「我們的市場窗口很短,如果需求還是模糊,第一版就會失敗」來引起危機感。
• Cash Cow 成熟產品:強調「維護成本太高、返工比例太大,長期會侵蝕利潤」。
• 傳產公司:用「交付慢,導致客戶轉向競爭對手」的案例去刺激共鳴。
• 外商公司:拿競爭對手已經在用類似方法的成功案例來壓力測試。
不要只找開發主管或 QA 領導,而是組一個跨職能團隊,包含:
• 產品負責人(PO)
• 核心開發代表
• 測試人員
• 有決策權的業務代表
為什麼?因為 SBE 的核心就是跨部門對齊。如果推動團隊本身就「分工壁壘」,那就是打自己的臉。範例:
• 小公司:老闆本人可能就得在這個核心小組裡,確保資源優先。
• 外商:要找各地區都有影響力的人,否則會變成某個區域在玩,其他地方不理。
為 SBE 將如何轉變組織內的軟體交付創建一個清晰、引人注目且鼓舞人心的願景。這個願景應與更廣泛的組織目標保持一致 。它應易於所有層級理解,並包含一個帶有里程碑的路線圖 。
該願景應闡明 SBE 將如何實現「打造正確的產品」 、更高品質、更快交付以及更具協作性的文化。
不要跟大家說「SBE 能改善品質」,而是要具體說明:
再配上「怎麼走到那裡」的路線圖,例如:
廣泛傳達 SBE 的願景和策略。識別並賦予不同團隊和職能中對 SBE 熱情並願意推動其採用的人員權力。為他們提供培訓和資源。
這些變革推動者將是早期採用者和倡導者,他們將展示 SBE 的有效性並指導同行。他們應具備能力解釋 SBE 的好處、透明地解決問題,並在協作式規範工作坊中以身作則 。
雖然指導聯盟提供自上而下的領導,但「志願者大軍」確保了自下而上的動力和廣泛採用。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對於深入嵌入 SBE 至關重要。自上而下的命令往往導致員工抵制和參與度有限 。SBE 作為一種高度協作的實踐,依賴於各個角色個人的積極參與 。僅僅依靠一個中心團隊來推動採用是不夠的。透過招募和賦予「志願者大軍」權力 ,組織創造了一場草根運動。這些個人成為內部倡導者,促進同伴學習並克服局部阻力,使變革能夠大規模地「容易進行」。
主動識別並解決阻礙 SBE 實施的障礙。這些可能包括缺乏明確性、內部阻力、缺乏領導層支持(已由聯盟解決)、缺乏必要技能或不適當的工具/流程 。領導者應消除官僚主義並賦予團隊權力 。
具體障礙可能包括:
• 技能差距: 團隊可能缺乏協作工作坊、編寫範例或使用 SBE 工具的經驗。緩解措施:提供持續的技能提升培訓和指導 。
• 工具問題: 使用不適合的工具(例如,直接用於收集範例的 Jira)可能會造成摩擦 。緩解措施:從白板/掛圖開始進行協作分析,然後再引入工具 。
• 抵制協作: 習慣於孤立工作的個人或團隊可能會抵制跨職能協作。緩解措施:強調其好處,提供協作技術培訓,並慶祝早期成功。
• 遺留系統: 在複雜的遺留系統上實施 SBE 可能具有挑戰性。緩解措施:從簡單的專案開始,盡可能在使用者介面之下自動化 。
識別和消除障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非一次性事件。許多 SBE 特有的障礙與根深蒂固的習慣和工具誤用有關,需要持續的警惕和適應性解決方案。這些障礙直接阻礙了 SBE 的協作和迭代性質,使團隊難以有效採用。透過積極識別和消除這些障礙 ,無論是透過培訓 、流程調整 ,還是解決文化阻力,組織都能減少摩擦,並賦予團隊更容易採用 SBE 的能力,直接有助於「容易進行」和「降低風險」。
識別 SBE 能夠展示具體成功的早期、可實現的里程碑。公開慶祝這些成功,以保持動力並建立信譽 。
短期成果的例子包括:
• 一個試點專案成功交付,缺陷顯著減少(例如,品質提升 75%,每個開發人員的缺陷數量低於 2 個)。
• 由於規範更清晰,功能交付速度比平常更快(例如,uSwitch 的功能從接受到上線只需 4 天)。
• 業務利害關係人對 SBE 驅動的需求清晰度給予積極反饋。
• 一套驗收測試的成功自動化。
短期成果不僅關乎士氣;它們提供了 SBE 價值的關鍵經驗證據,這對於克服懷疑和獲得持續投資至關重要。實施變革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如果沒有可見的進展,動力可能會減弱 。SBE 帶來的切實、可衡量的成功(例如,缺陷減少或交付週期加快 )提供了新方法有效的具體證明。這些「短期成果」 建立了信心,產生了動力,並提供了證明持續努力和投資所需數據,透過提供積極的強化和驗證變革,直接支持了「容易進行」的方面。
在早期成功的基礎上,透過 SBE 處理更大、更具挑戰性的倡議。持續監控進度、收集反饋,並根據經驗教訓改進 SBE 流程 。避免自滿。
這包括將 SBE 從試點團隊擴展到更多團隊,將其整合到更複雜的專案中,並持續改進協作規範和自動化實踐 。鼓勵「快速失敗並持續改進」的心態,以促進改進 。
維持 SBE 的採用需要超越最初的熱情,轉向系統化的整合和持續改進,認識到組織變革是一個持續的旅程。透過專注於「維持加速」 並創建一個整體變革管理策略 ,組織確保 SBE 隨著其需求而演進,防止倒退並將新的「肌肉」 嵌入日常營運中,從而確保長期的「降低風險」和「容易進行」。
將 SBE 實踐深入嵌入組織的 DNA。這意味著將新行為與成功連結起來,更新績效評估、培訓和招聘,以反映 SBE 原則,並使 SBE 成為預設的工作方式 。
確保協作規範、範例驅動需求和自動化驗證被視為標準實踐。提供持續的技能提升培訓和績效支持,以鞏固這些習慣 。在公司出版物中慶祝 SBE 的成功案例,以突顯變革驅動的文化 。
SBE 的文化嵌入將其從「流程」轉變為「思維模式」,確保其彈性和持續演進,即使沒有明確的自上而下推動。這是實現可持續風險降低的最終目標。如果變革沒有深入嵌入組織文化,它們往往會倒退 。為了使 SBE 真正降低風險並長期易於實施,它需要成為「我們在這裡做事的方式」。這涉及將激勵措施、培訓甚至招聘實踐與 SBE 原則保持一致。透過「將新方法錨定在文化中」 ,組織創建了一個自我維持的系統,其中 SBE 實踐自然地得到強化。這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倒退的風險,並確保共享理解、品質和效率的好處成為組織營運模式的固有部分。
下表為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快速參考,總結了科特模型的每個步驟及其在 SBE 導入中的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