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
1
自我挑戰組

十年職涯回首:開發、選擇與初心系列 第 2

把健康視為最重要的指標

  • 分享至 

  • xImage
  •  

你的健康狀況怎麼樣?

在軟體開發當中,可觀測性(Observability)是時常被提起的名詞,例如 Logging、Monitoring、Alert 機制等等,在大規模的系統開發當中,可觀測性幾乎是不可或缺的機制,能直接、間接地告訴當前系統的狀況。

今天要來談談對職涯很重要 ,卻一直被忽略的指標 — 健康。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許多人為了追求事業成功而不斷擴展工作時間,透支身體資源。這個現象通常會在三十歲左右出現,身體開始出狀況差不多也是在這個年齡層。

以前完全不吃保健食品,現在則是每天看有沒有特價

健康跟技術債很像,剛開始不管它也不會有問題,一旦到了臨界點後就會開始分崩離析。屆時跟亡羊補牢一樣,要補救不僅要花費很大的心力,甚至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情形。

在 20 代左右,身體自癒能力強,機能在一個相對健康的情況下,不管是熬夜、喝酒、吃甜食、炸物等等都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多負擔。

我大概是 27 歲左右開始注意到熬夜對自己的影響很大,幾乎會讓隔天都沒有精神;長期的不規律生活,換來的是各種指數的異常。

喜歡研究技術的工程師,一旦進入心流狀態,常常會從晚上寫程式寫到早上;或是需要熬夜加班導致長期睡眠不足,進而影響健康。

另外一個敵人則是卡路里,許多工程師都是在家遠端上班,或是通勤時才需要走路,如果時不時就買一杯鹹酥雞、雞排、手搖以及喝酒,長期下來體態跟氣色也會受到影響。

長時間的久坐工作使身體逐漸僵化,缺乏運動的生活方式導致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不規律的作息更是打亂了生理時鐘,影響新陳代謝和免疫系統的運作。

很多人就這樣,還沒三十歲身體就已經出現各種毛病。

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說,這件事怎麼聽都很遙遠,但把健康作為代價得到的東西,不管是什麼都很不值得。

我最近觀察到一些有名的成功人士,可以看到他們的身材通常是比較精實的,例如《一週工作四小時》的作者 Tim Ferris,或是 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應該馬上會注意到那強大的二頭肌。

另外一個比較少談到的是心理健康。現代職場中的壓力往往來自多個方面:工作任務的挑戰、人際關係的複雜性、辦公室政治等。

我曾經聽過朋友分享在大公司上班,有很多人請假去做心理治療,或是幾乎每個人都有在做諮商,請假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

我非常懂工作忙到沒有時間去做任何休閒與運動的狀態,只想躺平。只是意識到自己的健康狀態出現警訊還不改變的話,就是在透支未來的健康。

如果這是自己想要走的路當然沒問題,不過我覺得可以再思考一下下。

我在職涯早期也是過著毫無規律的生活,晚睡晚起、熬夜打電動、或是寫程式一整天,長期下來腰痠背痛都出現了。剛來日本時飲酒會很多也常常喝酒,久而久之體脂開始變高,加上運動量大不如前,發現工作很容易疲勞。

開始改善

分享一些自己的嘗試,其實說穿了也沒有什麼複雜的,大概就是像高中生那樣生活吧。

  • 不喝酒:我不喜歡那種頭暈微醺的狀態,近幾年都盡可能不喝
  • 不喝含糖飲料:偶爾想喝可以,但大部分以咖啡、茶替代
  • 多吃蛋白質:多吃白肉(雞胸肉、雞腿肉),少吃紅肉
  • 維持睡眠品質,保持睡眠足夠時間
  • 不熬夜
  • 維持重訓以及有氧的習慣

直接請健身教練,花錢強迫自己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也是一個好方法。

如果你想要一個更有系統性的建議,可以參考這部影片。裡頭在講的是 VO2 Max 與肌肉量的重要性,訪談的對象是《Outlive: The Science & Art of Longevity》的作者 Peter Attia,他在影片中提到幾點:

  • 如果 37 歲跑 5k 30 分鐘是極限,在 75 歲的時候只能很勉強地走在平坦的山丘上。為了 75 歲的生活品質 37 歲 5k 至少要在 21 分鐘左右」
  • 70 歲要能夠打開瓶罐的話 40 歲要能夠拿著自重重量的啞鈴一分鐘。(女生的話是自重 7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NyZPkK0Zos

也可以看看何立安的書《抗老化,你需要的是大重量訓練》,以及他在 2017 年撰寫的文章「清晰而迫切的危機」,或許能給你一些不同的想法。

看完應該可以知道,重訓不只是讓自己擁有更好的身材而已,肌肉量跟心肺是影響你整個職涯、乃至於晚年生活品質的關鍵

運動能帶來的好處非常多,加上重量訓練可以很有效幫助生長肌肉,肌肉多身材自然會好看,而且也可以幫助消耗熱量,形成不容易胖的體質。

根據作者的說法,老化現象其實很多都與肌肉流失有關係,肌肉流失會導致新陳代謝下降,脂肪不斷堆積,各種慢性疾病隨之而來。

很多人以為自己的運動方式有益健康,實際上卻大有問題。
老化的過程會流失肌肉和骨質,所以訓練的目標應該要以能「提升肌肉量」和「提升骨密度」為首要目標,才能夠進一步提升人體運動能力。

當然,只要有開始運動都是好事,從有氧運動開始也是完全沒問題的,但還是很想推薦大家重量訓練的好處。

重訓一年多後

我自己本來就是偏瘦體質,雖然離高強度的訓練比起來仍然有差,但我自認去年非常認真在做重訓。

還是會感受到社群媒體與現實的差距,雖然有成長,但說真的沒有講別人大概也看不出來我有在健身,穿衣後更是沒什麼差別,肌肉真的好難長😭。

健康是支撐你職涯與生活的重要指標,薪水比較高了也多投資在健康方面吧!共勉之。


上一篇
鍵盤、咖啡與無限迴圈
下一篇
技術不重要到底是什麼意思
系列文
十年職涯回首:開發、選擇與初心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