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出自小時候很愛看的書之一——五項修煉的故事。小時候當然不懂什麼組織、團隊,只是很喜歡裡頭的故事而已。沒想到長大後才發現五項修煉的故事的內容就是圍繞在團隊。
因為食物不足,有兩隊人自告奮勇,願意到東方與西方探索食物的可能。
兩方各自都抵達了一座塔,然而塔上的景觀完全不同。攀至東方塔上的一方看見的是肥美的平原,散佈著動物群;攀上西塔的則看見廣闊的森林,結滿了豐盛的果實。
回到部落後,可想而知,雙方所下的結論截然不同。從東塔回來的說我們要製作武器、弓箭、長矛,以獵捕動物;西塔歸來的則說要製作籃子、長棍,蒐集樹上的美果。
紛爭、分裂從此沒有停過,於是先祖們分散,走進各個大小不一的洞穴裡,在黑暗中吃食蟲子、以石頭上的露水解渴。
這是在洞穴人的陰影故事當中,洞穴人祖先都活在洞穴裡的原因。
很荒謬對吧。在故事當中,雙方都是對的,雙方都為了自己所看到的景色提出了合適的解決方案。但也因為彼此看到的景色不同,無法互相理解導致紛爭。最後的結果是無辜的後代從此活在洞穴裡。
如同書中所說的:
心智模式是我們對自我、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組織,以及我們該如何跟它們配合所抱持的根深蒂固信念、圖像及假設
不管是在職涯也好,開發也好。遇到意見不合或想法不同是一件極為正常的事,但亞洲家庭的正確答案教育,似乎讓我們很不擅長思考與自己不同的論點。
人與人之間許多無解的衝突,最大的原因來自於不理解。在這個故事當中,最直截了當的方式就是跟對方說,讓我看看你的塔吧。但在現實中,很少看到有人會這樣做。
另外一個原因,是開發者普遍害怕展現脆弱,想法被否定,或是承認自己是錯的。
他們害怕被別人貼上不聰明的標籤,所以會下意識抵抗其他人的想法,會認為對方就是存心來找碴的,自己必須顯得更厲害。大家都認為不要害怕犯錯,但實際上卻又對承認錯誤抗拒要命。
(同時,我又要再次假設正常的職場環境下😂)
我們應該是為了交付更好的結果而努力,而不是為了維護個人的自尊。我在職涯早期也常覺得被挑戰想法、意見,甚至是 Code Review 是很不舒服的事。
但只要能轉變心智模式,首先先去理解對方的想法、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往往會有新發現唷。就跟之前寫過的文章一樣,你是否會好奇別人的想法?還是只想把對方辯到說不出話來?兩者的出發點完全不同。
菜籃與長矛,我全都要。
我最近很喜歡事不過三法則。第一次可能是對方狀態不好,第二次可能剛好出錯,第三次就可以做出「這個人真的不行」的結論了。為對方著想也是很耗費能量的事情,被欺負了就不要想是不是對方有什麼苦衷。
如果身旁都是與自己水平落差極大的人,那麼也很有可能無法促成想法上的交流。
就像在故事中,如果對方既不要菜籃也不要長矛,而是提案重蓋一座塔,我可能真的無法理解。大概是這種感覺。
身處在這樣的環境,建議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