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1
自我挑戰組

十年職涯回首:開發、選擇與初心系列 第 8

溝通的秘訣 — 多聽少說(上)

  • 分享至 

  • xImage
  •  

不管工作也好、整個社會也好,氛圍都是非常緊張的,導致大家太忙,沒有時間甚至是沒有能力去聽別人在說什麼,而是只想講自己想講的。

我是在最近兩年意外發現這件事,儘管我提過我喜歡的遊戲、歌手,但同事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問起,或從來沒有聽進去過。聚會大家就在重複著一樣的話題,我不禁啞然失笑。

我仍然在學習聆聽,但我發現做好這件事是非常難的,很多人連聆聽都做不到。

  1. 根本沒有想聽你說,而是已經有立場準備反駁
  2. 表面上聽你說,但沒有把話聽進去
  3. 有在聽,但聽完就忘記了。或是問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
  4. 真的有在聽,會消化、統整、反問

我最近體悟到的是,如果想跟朋友分享的事情用講的超過一分鐘,就考慮把它寫下來或錄下來。大部分的人雖然能根據場合「相槌」,但 30 秒以前講過的東西可能當下就不記得了。

一部分是因為聲音的特性容易遺失資訊;但大部分人根本不想聽你講話。這又會牽涉到自己對對方的重要性如何,也有可能對方只是不想放心力在你身上而已。(不過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情形,主要從職場面出發)

另外一點是超過三十歲之後不再是年輕人了,講太多會變成說教仔,年輕人不好打斷你,但他們壓根對你的事蹟毫無興趣,套句日文來說就是「身の程わきまえろ(看看自己幾兩重)」。

嗚嗚。


反過來就不一樣了,傾聽是大多數人不擅長,但大多數人卻又希望被聆聽。也就是說在職場上,溝通成功的秘訣就是——少說多聽。

那如果覺得自己說的話才是對的呢?這需要考慮幾個狀況:

  • 認知與資訊落差
  • 我不能錯

如果是認知上或資訊落差上,導致覺得自己說的話才是對的,那溝通的重點很簡單,將雙方的資訊對齊即可。因為在溝通上的確很常見,你可能真的掌握了對方不知道的關鍵資訊或背景。

需要注意達克效應。能力較差的人,因為缺乏認知後設能力,反而會高估自己的水平,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也是在職場上較常發生的現象——如果你常常覺得其他人是笨蛋,或許你自己就是那個笨蛋,但達克效應是很難自覺的事,只能從注意周遭環境以及謹慎選擇資訊輸入開始。

有時候就是其他人都是笨蛋。如果常常有這種觀察,也不需要在職場打滾了,直接創業當老闆,若真的如同自己所想,那生意應該會很不錯。

「我不能錯」放在後面章節討論。

傾聽

我把傾聽分成兩個等級:理解與共情。而共情是最難,卻也是最高等級的溝通。通常只有在產生共情之後,我們才願意去傾聽彼此的觀點。為了後續的討論,我先假設是一個正常的工作環境,大家都是為了交付更好的產品而努力。

在開發上很常見的狀況是對框架、系統設計,或是對功能實現的討論。如果彼此意見不合的時候,通常會怎麼解決呢?我經常看到的情況有幾種:

  • 雙方堅持自己才是對的,彼此都不退讓
  • 受權威壓迫而妥協

就算是經驗比較豐富的主管,當你知道這樣的設計一定會出問題而直接提供解法,通常就不是有效的溝通,對方容易覺得你是仗勢欺人或是故意炫耀。

這時候可以透過理解與提問,一步步引導對方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我覺得你的設計很棒,你當初是怎麼規劃的?」

「你這邊有考慮到權限設計,我覺得很讚」

「咦?這個設計如果面對高流量的讀寫,會不會出現資料庫被打爆導致系統整個掛掉?」

「這個非同步的處理如果失敗的話怎麼辦?」

「我好奇這樣的寫法時間複雜度是多少?」

透過問問題的方式引導對方往你希望的方向邁進,盡可能讓對方想到解法後還能覺得「這些都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只有完全理解對方,且不預設立場的時候,溝通才有意義。


上一篇
你可能不需要機械鍵盤
下一篇
溝通的秘訣 — 多聽少說(下)
系列文
十年職涯回首:開發、選擇與初心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