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領悟到的真理。鍵程越短、觸鍵越輕速度越快、疲勞感越低。
不知道是受到氛圍影響,還是軟體工程師自然而然會對鍵盤感興趣,或是因為工作性質需要長時間輸入的原因,單純喜歡機械鍵盤帶來的手感。
不管是我自己,還是以往的工作經驗,有不少同事都有使用機械鍵盤。來日本後更是發現有好多同事有兩把以上的 HHKB 鍵盤,甚至自己買零件、電路板焊接,自己組了一個左右分離鍵盤。
過去我也很喜歡機械鍵盤,曾經買過 FILCO MINILA 茶軸鍵盤,當時熱插拔還不是主流,所以買下去就不能換了。那是我用過很喜歡的鍵盤之一。後來買了在開發界很有名氣的 HHKB 靜電容接點鍵盤。
我很喜歡 HHKB 的觸鍵與鍵位,在日文裡會用「コトコト」來形容這個聲音。跟機械鍵盤所追求的手感完全不同,但對我來說很舒服。HHKB 雖然很讚,但有一個問題:
後來我又回歸了機械鍵盤的懷抱,這次更入魔,甚至開始入坑客製化鍵盤,前前後後買了:
由於在市面上比較少看到 HHKB 的配置,因此 PCB 能夠同時支援分裂空白、七字 Enter、分裂退格對我來說是相當讚的。因為 PCB 的配置決定了按鍵的配置。
除此之外,我也嘗試過各式各樣不同的軸,只為了尋找心中理想的手感與聲音。在客製化鍵盤的世界裡頭,打出麻將音是很多玩家所追求的東西。
後來我發現了一件事,那就是在長時間需要寫程式的情況下,機械鍵盤所帶來的疲勞其實很明顯,尤其是觸鍵越重的情形下。而且客製鍵盤多少存在著連線不穩定的問題。
最後我又回歸了靜電容鍵盤與薄膜鍵盤:
會選這兩個鍵盤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支持修改鍵位,讓我可以維持(接近) HHKB 的 layout。
我花了幾年的時間才領悟到的真理。鍵程越短、觸鍵越輕速度越快、疲勞感越低。而且用電容或是薄膜鍵盤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安靜,同事比較不會討厭你。
Niz Atom 68 是靜電容鍵盤 35g、B1 Pro 是薄膜鍵盤超好攜帶,兩個都支援改 keymap。
我終於認清鍵盤是一種道具,是一種 HID(Human Interface Device),那他就必須要做好本份,盡可能提高輸入速度,並降低疲勞感。再來若有外出需求,他必須輕便好攜帶,剩下的東西都是浮雲。
客製化鍵盤跟名牌錶很像,一旦開始追求,那他就不再是工具,而是收藏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