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4
0

在裝潢階段,網路規劃絕對不是「直接把小烏龜放在電視櫃裡面」這麼簡單。

雖然這樣布線方便,但會有幾個明顯的缺點:

  1. 電視櫃內空間與散熱條件都有限,網通設備長時間運作容易過熱,擴充也困難
  2. 線材集中在客廳一角,不利於全屋佈線與後續維護
  3. 影響整體美觀,尤其是需要外接多條網路線或電源線時
  4. 電視櫃通常不是房屋的正中央處,就算是正中央,後面是牆的機率非常高,很容易造成 Wi-Fi 訊號衰減

在智慧家庭中,網路的穩定性不只是讓你追劇不轉圈圈。它還關係到燈光延遲、語音助理反應慢等日常體驗。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在裝潢前就先做 Wi-Fi 訊號模擬,並且規劃 UniFi 架構的完整過程與心得。


為什麼要在裝潢前就做 Wi-Fi 模擬?

  1. 確定 AP 的位置:天花板預留弱電點位後就不容易改,如果裝潢完才發現訊號死角,補救成本非常高。
  2. 評估 AP 數量:過多是浪費,過少會出現訊號斷層。有先模擬的話,可以少買一些設備。
  3. 配合家具與材質:衛浴磚牆、長虹玻璃、甚至大型水族箱都可能影響訊號,模擬可以提前預測並解決問題。

另外,AP 的網路線並不是等裝潢時才用明線走天花板,而是最好在客變時就直接跟建商溝通,請他在房屋正中央的天花板拉一條網路線出來,這樣施工最簡單、位置最精準。

如果錯過了客變階段,就算要拉明線,只要有木作天花板,也可以把線隱藏起來,不影響外觀與施工整體美感一致。


模擬工具與方法

  • 工具:Ubiquiti Design Center(官方免費線上工具)
  • 圖面來源:室內設計師提供的 AutoCAD 平面圖,先轉成圖片後匯入
  • 材質設定:在 Design Center 中標註牆面與隔間類型(磚牆、玻璃、木作隔間等),讓模擬更接近實際衰減
  • AP 型號選定:假設使用 UniFi U6-Pro(中央高流量覆蓋點)

一開始的規劃,沒經驗但想設計全屋 5G WiFi 的第一版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0657892gjc882wpN.jpg

  • Dream Router 當核心路由器,直接放在電視櫃上
  • AP 配置:U7 Pro 放在房屋中央
  • U6 In-Wall 裝在主臥

特點:用 Dream Router 直接當核心,但它內建交換機有限,長遠擴充性不足。

吸收網友們的建議,整理出的第二版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065789HjedmzZVYg.jpg

  • Dream Router 被替換成 Cloud Gateway Ultra,單純做為網路核心控制器
  • 在弱電區域新增 Lite 16 PoE,負責全屋 PoE 供電,及 1Gbps 的 switch
  • AP 配置一樣:U7 Pro 在中央
  • U6 In-Wall 在主臥

特點:核心(CG Ultra)、交換(Lite 16 PoE)、AP(U7 Pro / U6 IW)各自分工,比第一版更專業。

實際上線的第三版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065789USurpTUzKo.jpg

  • 將 UCG Ultra(Cloud Gateway Ultra)+ Lite 8 PoE,放在弱電箱機櫃內
  • 在客廳新增一台 Flex Mini,做為延伸交換機,提供客廳設備(電視、遊戲機、HA 主機)有線連線
  • AP 配置調整:U6 Pro(取代了前兩版的 U7 Pro),放在房屋中央天花板
  • 暫時先移除主臥的 U6 In-Wall

特點:把核心與 PoE 集中在機櫃,客廳用 Flex Mini 分流,主 AP 改成 U6 Pro。


弱電箱與總電箱的外觀處理

弱電箱與總電箱的外觀設計,說實話在室內裝潢中天生就不討喜,大多是金屬門板、白色塑膠框,和室內風格格格不入。

施工前裸露在牆壁上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065789hxFYbcNZmT.jpg

現況做為汙衣區,平時不會開啟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065789FLg47trfFf.jpg

為了避免這兩個「電箱大白板」成為視覺破口,我在設計時直接把它們藏進系統櫃,其中專門放網通設備的這一區,我稱作機櫃,方便自己與施工團隊在後續討論時有共同語言:

  • 外觀視覺統一,進門或經過時不會一眼看到
  • 機櫃門片留有足夠開啟空間,方便檢修
  • 通風與線路走向事先規劃,不影響網路設備運作

我的 UniFi 架構規劃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065789aawmLocbWo.jpg

這張圖是從 Design Center 第三版的模擬圖整理出來的,其實就是各個空間應該接哪個資訊插座或網路孔,這張圖一直存活到機櫃跟電視櫃整理完,沒有這張圖的話,很難記住哪些設備要連到哪個孔。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065789lcLe9MF0qr.jpg

建商交屋時,在弱電箱預裝了一台只有 100Mbps 的非管理型 Switch,對現代家用需求來說完全不夠用,尤其我希望能把 500M 頻寬發揮到極限,所以直接拆掉,換成 UniFi Lite 8-PoE。

目前配置:

  1. AP 位置
    • 房屋正中央天花板:U6-Pro(PoE 供電,有線回程)
  2. 核心與交換機(全部集中在機櫃內)
    • 小烏龜(中華電信 ONT):進線端設備
    • UniFi Cloud Gateway Ultra:作為網路核心與 UniFi Controller,並預留 NAS 的網路孔
    • UniFi Lite 8-PoE:集中供電給 U6-Pro、Flex Mini(PoE in)、以及未來可能加的 AP
    • NAS:目前尚未安裝,但已在機櫃預留空間與網路孔位
  3. 客廳有線延伸
    • UniFi Flex Mini:放電視櫃,由機櫃 PoE 供電(PoE in),再分接遊戲機、電視、智慧家庭網關及中樞等需要有線網路的設備

主臥 5GHz 稍弱的情況

實測下來,主臥的 2.4GHz 訊號還算穩定,但 5GHz 有明顯衰減,特別是在門關上的情況下。目前沒有影響到日常使用(例如影音串流、智慧家電反應),所以暫時不加 AP。

未來擴充計畫

如果後續覺得速度不夠快,可能會在主臥加一台 U6-IW(牆面 AP):

  • PoE 供電,不需額外插座
  • 提供有線網路孔,方便主臥之後擴充其他設備
  • 機櫃已預留 PoE 線路,不用設定,隨插即用,不需要額外調整網路設定

模擬與實測落差

這次沒有做非常細緻的全屋測速,只是用日常使用的感受和簡單測速來對比 Design Center 的模擬結果。整體來說,實測與模擬的覆蓋範圍相當接近,但還是有一些觀察:

  • 主臥 5GHz 的速度比模擬值略低,尤其關門後會更明顯
  • 2.4GHz 在全屋都維持穩定,延遲也在可接受範圍
  • 客廳、書房的速度幾乎能跑滿中華電信雙向 500M 的頻寬

前面提到的房屋中央 AP 預拉網路線,在實測中確實發揮效果,讓主要生活區域的訊號品質與模擬結果高度一致。


VLAN

除了實體佈線之外,邏輯上的網路分隔也是智慧家庭常見的規劃之一,就是所謂的 VLAN。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是一種把同一條實體網路「邏輯分割」成多個獨立網段的技術。就算所有設備都接在同一台交換機上,只要分到不同的 VLAN,就像是在不同的虛擬網路裡,彼此隔離、互不干擾。這對智慧家庭很有用,例如可以把 IoT 設備、主要家用設備、訪客網路分開,提高安全性與穩定性。

目前我還沒切 VLAN,因為:

  1. 設備數量還不多:所有東西放在同一個網段,方便先把系統跑穩
  2. 施工階段重點是佈線:PoE 與有線回程先預留好,之後要分網段只要調設定

未來切 VLAN 的時機:

  • IoT 設備數量達到 30 台以上,需要隔離避免影響主要網路
  • 需要訪客網路,避免朋友或訪客直接看到你的內部設備
  • 家裡多了工作伺服器或影音伺服器,需要限制網段間存取

我現在的網路拓撲圖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3/20065789B9AgVMCHSb.png

UniFi 的 dashboard 做的真的很漂亮,拓撲圖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有哪些設備連線到 UniFi 上面。


心得

在裝潢階段,我先用 Ubiquiti Design Center 做了 Wi-Fi 模擬,確認把 AP 放在屋內正中央的方案最合適。這樣不僅避免了多買 AP 的浪費,也讓主要生活區域的訊號覆蓋穩定。

接著,我申請中華電信的雙向 500M 光纖,並全屋採用 Gigabit PoE 網路。為了完全發揮頻寬,我把建商附的 100M Switch 拆掉,換上 Lite 8-PoE,集中供電與交換都在機櫃完成,整潔又好維護。

弱電箱與總電箱的外觀本來相當突兀,我把它們整合進系統櫃,不但視覺更乾淨,也方便日後檢修。

實測下來,除了主臥的 5GHz 訊號稍弱,其他空間表現都與模擬相符。這部分暫時不影響使用,未來如果需求增加,再補一台 U6-IW 牆面 AP,就能同時增強訊號並提供額外有線網路孔。

最後,雖然目前還沒啟用 VLAN,但在機櫃裡已經預留了相關線路。等 IoT 設備數量增加時,只需要調整設定,就能分割不同網段,不必再大改網路架構。


上一篇
Day 3:設計圖階段必談的智慧家庭配置:中性線、弱電走線、AP 不講會後悔
下一篇
Day 5:弱電、水電規劃筆記(含 CAT6、PoE、配電箱整理)
系列文
寫程式也寫生活:從裝潢設計圖開始打造智慧家庭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