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自我挑戰組

寫程式也寫生活:從裝潢設計圖開始打造智慧家庭系列 第 3

Day 3:設計圖階段必談的智慧家庭配置:中性線、弱電走線、AP 不講會後悔

  • 分享至 

  • xImage
  •  

智慧家庭不是等裝潢完成再裝設備,而是從設計圖階段就該進入戰場。

裝潢一開始,我最在意的幾件事就是:中性線、資訊插座與電源走線、Wi-Fi AP 的位置。這些如果在設計圖上沒講清楚,完工後再補就會變成災難。這些東西一旦錯過設計階段,就只能拆牆打洞,代價高又麻煩。要省事,就要趁早畫進圖裡。


為什麼這階段不能跳過討論?

設計圖階段是開工前規劃動線、櫃體、開關插座位置的唯一階段,這正是我們介入的好時機:

  • 中性線有沒有拉?
  • 資訊插座跟電源走線位置合理嗎?有沒有留餘裕?
  • 每個空間的 Wi-Fi 訊號怎麼樣?有沒有預留 AP 的位置?

設計師不一定懂智慧家庭,所以務必主動提出需求,甚至把這篇文章丟給他們看也是一個辦法。


中性線:智慧開關的必要條件

市面上支援「無中性線」的智慧開關雖然越來越多,但中性線依然是最穩定的選擇,因為中性線能提供穩定電源,不怕 LED 微亮、不怕開關誤動作。

我怎麼做?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2/20065789c1F26ZdEa7.png

我直接和設計師和水電師傅說明,只要有安裝傳統開關的地方都一定要預留中性線,就算當下用不到,也為未來升級打底。

特別注意

一般建商在設計屋內電燈開關時,幾乎都不會預先加上中性線。除非你是買預售屋,並且在客變階段有主動要求 (像我當時還不了解智慧家庭,所以客變就沒有要求),否則建商交屋時,你拿到的電燈開關位置幾乎都只有火線。

因此中性線要在設計階段補上,但這時會遇到另一個問題:建商原本預埋的管線,能不能再塞一條(甚至多條)中性線?這必須請水電師傅實地勘查才知道。

如果原管塞不下,有可能就得挖牆或走明線才能解決。


Wi-Fi AP:提前規劃才不會有訊號死角

你可能花幾千塊買了 Wi-Fi 6 路由器,結果放在櫃子裡,訊號還是弱。

更慘的是,人在家還得拿著手機在角落轉圈圈找訊號,就像回到遠古時代。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2/20065789zFcLeTiTbE.jpg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02/20065789iNZV29qFMU.jpg

如果你像我一樣是 UniFi 派 (我是新手入坑),或者喜歡架設分離式網路設備,那一定要:

  1. 規劃每個 AP 的安裝位置
  2. 天花板預埋管線與電源 (PoE)
  3. 記得保留施工空間,不要卡死木作

這些都要在設計圖就跟設計師討論好,等木作下去就太晚了。

我後面會提到的 UniFi 架構裡,就有幾台設備是吃 PoE、幾台走普通 port,如果沒留夠插座與空間,根本塞不進去。


弱電走線:看不到的部分更要講究

智慧家庭的「神經系統」就是弱電線路,包括:

  • 網路線(CAT-6、CAT-6A)
  • 喇叭線、攝影機線
  • Zigbee / Thread 中繼器的安裝與走線位置

設計圖是唯一能一次把這些通盤整合的機會。我做了以下幾件事:

  • 在圖上標出每條重要的網路線
  • 對每個有特殊設備的地方(如 HomePod、電視櫃、窗簾盒)都規劃好預埋走線
  • 弱電箱預留額外空間+電源插座,日後升級設備才不怕塞爆

特別注意

與中性線相同,對新建案來說,建商一般都規劃好在每個空間設置一到兩個資訊插座,不過如果你有更多設備需要有線連網(像是攝影機、NAS、電視盒、智慧中樞),那麼資訊插座數量一定是不夠用。這時候就需要搭配 switch(網路交換器)來擴充,記得預留足夠的空間與插座數量。


小結

設計圖不是裝潢的起點,而是智慧家庭的決勝點。這階段做對,你的智慧家庭體質就會好;做錯了,之後加設備總會覺得綁手綁腳。而且一旦要補救,不是拆牆就是走明線,還會破壞原本的美感與結構。


明天我會分享更進階的 Wi-Fi 模擬與 UniFi 架構部署心得,包含我怎麼選擇 U6-Pro 和 U6-IW,以及實測的效果差異。


上一篇
Day 2:住進新家前的三大功課:需求討論、習慣盤點、未來預想
系列文
寫程式也寫生活:從裝潢設計圖開始打造智慧家庭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