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客人的眉眼與語氣,聽懂他沒說出口的話。
為什麼需要「感官雷達」?
牛郎工程師要具備一種特殊能力:透過觀察與聆聽,迅速掌握客人的情緒變化,並在危機還沒爆發前,就提前介入。這不只是技術或進度的問題,而是情緒管理的專業。
如何建立你的感官雷達?
- 觀察表情與肢體語言
- 眉頭微皺、眼神閃爍、手部小動作,
開會滑手機常是焦慮的信號。
- 聽懂語氣與關鍵字
- 「我不確定…」
- 「再看看吧」
- 「之後再討論」
- 「再說」
- 這些字眼往往代表:客人內心還有疑慮,甚至準備退縮。
- 即時回應消除不安
- 當察覺到情緒波動,適時補一句:
- 「我理解你的擔憂,所以我已經先幫你安排好了。」
- 「這件事已經在處理中,請放心。」
- 一句話,就能化解不確定感。
客人常見的不安因素
- 對專案進度一無所知。
- 覺得自己被忽視、不被尊重。
- 溝通斷層,認為沒有人真正理解他。
- 還沒理解問題,就急著被迫下決策。
舉例
範例一:模糊的「再想想」
在某次會議上,已經有一版解決方案,但客人說:
- 「這設計我們再想想好了。」
- 字面意思:需要時間考慮。
- 真實意思:「我其實不太滿意,但還不想直接否定你。」
- 工程師如果沒聽懂,就會乾等。
- 改成:「是不是哪個地方還需要再優化?我可以先給你兩個備選方案。」,幫客人找到出口。
範例二:假裝隨口一問
在某次需求會議上客人說:
- 「這個需求做起來應該不難吧?」
- 字面意思:隨口詢問。
- 真實意思:「我打算直接塞給你,最好不要抱怨。」
- 工程師如果只回「嗯,還好」,後面很容易被壓死。
- 改成:「主功能不難,不過要和現有系統銜接,大概需要3天。我建議拆成兩階段,先交付基本版。」,展現專業,同時守住邊界。
職場鬼故事
- 客人開了一陣子會議還是不知道在開什麼會議,
開到一半就逃了,隔天很生氣的說為什麼沒有提到他想開的議題,但殊不知他那天一走後,下個議題就是他要討論的。
- 會議快要有結論時,但又對會議結果不滿意,以「再討論為由」草草結束弄成無效會議
,私底下再找人喬掉。
- 開會明明沒有結論,但是要大家拍手叫好
(發大財。
- 客人很喜歡在會議上總結下屬剛剛回答的話,包裝成自己的再說一遍。
- 跟其他客人在開會時,被問到自己組內進度狀況一問三不知,結果開到一半衝出會議室找下屬進來會議室救火。
總結
擁有「感官雷達」後,聽懂話中話,不只回應字面,而是回應背後的情緒與需求。
下一篇我們會開始介紹 牛郎工程師的觀察筆記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