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老闆(滿臉興奮,手裡同時開了三個 Terminal 視窗):
「小可你看!我同時裝了 Codex CLI、Claude Code、Gemini CLI,工程師都說用 CLI 看起來超專業!」小可(翻白眼,拿摺扇敲他頭):
「結果呢?你三個一起開,跑同一行指令,答案還三種不一樣!」貝老闆(冒汗):
「對啊!Codex 說要用 for loop,Claude 說用遞迴比較優雅,Gemini 居然還給我畫流程圖……」小可(扶額):
「這樣我們到底要信誰啊?」工程師 King(冷冷地從角落冒出一句):
「等你選完,我就失業了....」AI 實習生(單眼可愛怪舉手,眼神困惑):
「新實習生越來越多了...」電話另一端好威(冷笑):
「持續學習就是這樣,工具一堆,各有脾氣。你要練的不是追工具,而是比對、驗證、再歸納。」
1. CLI 工具的定位
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不是炫技工具,而是讓你快速試驗 Prompt、測 API、甚至整合到 CI/CD 流程的好幫手。對工程師來說,CLI 是一種「低摩擦」的實驗場:不用開 IDE、也不用進瀏覽器,直接打一行指令就能看結果。
2. Codex CLI vs Claude Code vs Gemini CLI
適用場景:
文章建議開發者根據專案優先順序選擇:重視效能和視覺設計選 Codex CLI;重視精確度和使用者體驗選 Claude Code;需要多模態與資料整合時選 Gemini CLI【Geeky Gadgets 比較文章】。
參考來源:https://share.google/RTin1pimaWrEj1oz6
3. 持續學習 ≠ 盲目追新
很多人一聽到新工具就急著安裝,但真正的持續學習不是「把工具用過一遍」,而是「建立自己的驗證與歸納流程」。舉例:當三個 CLI 給出三種不同答案時,應該設計小測試(benchmark 或單元測試)驗證誰在這個情境下最可靠,並把結果記錄下來。這樣才是真正的學習循環,而不是「到處踩坑」。
如果不懂技術,可以問 AI:「我該怎麼驗證這些不同的結果哪個正確?」AI 通常會教你寫測試案例或模擬情境。
工具只是手段,心法才是武器。 CLI 工具是方便你和 AI 對話的入口,不代表專業的全部。不要誤以為「會敲幾行命令」就能代表懂開發。
持續學習不是追新,而是會比對。 當不同 CLI 或模型給出不同答案時,先別急著選邊站,而是要練習「比較 → 驗證 → 歸納」的流程。這才是 AI 時代最寶貴的學習力。
與 AI 協作的關鍵是問對問題。 如果你不懂怎麼選工具或驗證結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問 AI 怎麼幫你比較」。AI 不會主動幫你選,但你可以主動設計提問,讓 AI 幫你做決策依據。
一句話重點:持續學習就是練習「快速比對」與「驗證歸納」的能力,而不是盲目追逐新工具。
你最近有沒有遇過三種不同說法卻不知道該信哪個的狀況?你會怎麼比對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