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4
0
生成式 AI

30天RAG一點通系列 第 14

(RAG 2-7) 多租戶架構設計:一套系統支撐千家企業

  • 分享至 

  • xImage
  •  

在把 RAG 做成 SaaS 產品時,多租戶(multi-tenant)設計是核心課題:既要高效共享資源、降低成本;又要保證租戶間資料隔離、可控性與合規性。今天會把設計原則、常見模式、實作細節與運維建議一併整理出來,方便直接帶回產品討論或技術設計會議。

今天目標

  • 理解多租戶 RAG 的隔離層次(資料/計算/安全/網路)
  • 掌握常見的多租戶模式與優缺點(單體共享、命名空間、獨立租戶)
  • 得到實作建議:索引設計、權限、監控、費用控制、上線流程
  • 提供決策矩陣:依企業規模/合規需求選方案

一、隔離層次(從弱到強)

為了讓設計更有層次,常把多租戶隔離拆成幾個維度:

1. 資料隔離(Data Isolation)

  • 完全隔離:每租戶獨立資料庫 / 向量索引(最安全,成本高)
  • 命名空間(Namespace)/ 前綴:共享底層但以租戶 ID 區分(成本/效率折中)
  • 行內隔離(Row-level):在同資料表中以 tenant_id 欄位區分(最省資源,但風險高)

2. 計算隔離(Compute Isolation)

  • 共享服務:同一組 inference / retriever
  • 共享 + 資源配額(quota):限制每租戶的資源使用
  • 真正獨立的計算池:每租戶或大型客戶專用

3. 訪問控制與權限(Auth / RBAC)

  • 租戶層 RBAC:誰能做 index/write/read
  • 文件層權限:同一租戶內不同角色的細粒度控制

4. 網路 / 合規隔離(Network / Compliance)

  • 支援 VPC Peering / Private Link
  • 支援數據駐留(data residency)與審計日誌(audit logs)

二、常見多租戶模式(優缺點與建議)

A. 單一實例、共享資料(Shared Everything)

做法:單 DB、單向量庫,使用 tenant_id 做行隔離。

優點:成本最低、維護最簡單、資源利用最高。

缺點:資料隔離風險高、合規限制大、性能單點。

適用:早期產品、非敏感數據、快速驗證市場。

B. 命名空間 / 索引分區(Shared Infra + Namespaces)

做法:向量庫/檢索服務支援 namespace(或 index per tenant),物理資源共享但邏輯隔離。

優點:兼顧成本與隔離、易於擴展、較易實作多租戶搜索。

缺點:大客戶可能要求更強隔離或性能 SLA。

適用:主流 SaaS 模式,多數企業客戶。

C. 混合(Shared Control Plane + Isolated Data Plane)

做法:控制平面(auth、billing、UI)共用;數據平面(index、模型服務)對大客戶或敏感租戶做隔離(專用 index / VPC)。

優點:靈活,能依 SLA 調整隔離等級。

缺點:實作較複雜、運維成本中等。

適用:有中大型客戶、需差異化 SLA 的產品。

D. 完全租戶隔離(Dedicated Instance)

做法:每租戶一套獨立部署(DB、向量索引、推理節點)。

優點:最高安全與性能隔離,最易符合合規。

缺點:成本最高,擴展複雜。

適用:銀行、醫療、大型企業客戶(高合規要求)。

三、向量索引設計建議(Data plane)

向量索引是 RAG 的核心,設計時常面對「共享 vs 隔離」的抉擇:

  • Index per tenant(完全隔離):最直覺、安全;便於刪除/回滾
  • Namespace / collection(邏輯隔離):很多向量 DB(Pinecone、Milvus、Weaviate)支援 namespace,實作方便
  • Single index with tenant_id filter(行内隔離):成本最低,但檢索效率/權限檢查需額外小心

實務建議

  • 初期用 Namespace(每租戶一個 namespace)+ quota 控制
  • 為大型或合規要求高的租戶提供 index-per-tenant 或 dedicated deployment
  • 實現 metadata-based pre-filter(先用 tenant_id、access_level 進行 pre-filter 再向量檢索)

四、授權、審計與合規(Security & Compliance)

  • 認證與授權:OAuth2 / OIDC + API keys;RBAC 控制管理操作(upload、delete、search)
  • 審計日誌:記錄誰在什麼時間做了哪些檢索/上傳/刪除(必須保存可查)
  • 資料加密:傳輸層 TLS;儲存層可選加密(server-side / customer-managed keys)
  • 資料駐留:若客戶要求資料只留在特定地區,提供 region-specific deployment
  • 刪除 / 回滾策略:支援 GDPR 的「被遺忘權」,能在數據平面快速刪除租戶資料(namespace drop)

五、資源管理與計費策略

  • Quota 與 Rate Limiting:每租戶設置向量寫入、查詢 QPS、LLM token 上限等配額
  • Cost Attribution:分拆控制平面與數據平面成本,將大型客戶的專用資源計入其帳單
  • Tiered Plans:提供不同等級(Standard: shared, Pro: dedicated index, Enterprise: dedicated infra)
  • Autoscaling + Reserved Capacity:在高峰使用雲端 autoscale,但關鍵 SLA 用固定 reserved capacity

六、部署與運維實務(Operationalization)

  • 租戶 onboarding 流程:自動 provision namespace、配置配額、init sample index
  • 監控指標(必備):per-tenant QPS、latency、error rate、index size、storage used、cost burn rate
  • 告警策略:當某租戶資源接近 quota 或出現異常行為,通知 SRE 與該租戶管理員
  • Backups / DR:索引快照、版本管理,支持增量備份與恢復測試
  • 測試隔離:在 staging 環境做租戶特定的壓力測試與滲透測試

七、選型建議(根據租戶規模與合規性)

租戶規模 / 需求 建議模式
小型、多租戶 SaaS(低合規) Namespace shared infra(成本低、部署快)
中型企業(有 SLA 要求) Shared infra + per-tenant quotas;大型客戶可提供 dedicated index
大型/銀行/醫療(高合規) Dedicated deployment(data plane) + VPC / region isolation

八、測試與驗證

  • 隔離測試:模擬跨租戶資料讀寫,驗證不可越權訪問
  • 壓力測試:分別對檢索、寫入、LLM 推理做租戶級和全系統級壓測
  • 費用預估:定期做 cost run-rate 分析,避免單租戶暴漲導致整體成本失控

九、常見陷阱與規避策略

常見陷阱

  1. 資料隔離不夠:把所有租戶放同一 index 並只靠 tenant_id 欄位過濾

    • 風險:索引刪除/恢復困難、權限誤判
    • 避坑:用 namespace 或 index-per-tenant 作為基礎隔離
  2. 缺乏審計日誌:忽略操作記錄

    • 風險:法務風險與合規失敗
    • 避坑:必備 audit trail 與 immutable logs
  3. 資源無限制:沒有 quota/alert

    • 風險:某租戶瞬間耗光資源
    • 避坑:自動化 quota 與 cost alerts

十、決策清單(快速檢查)

在做多租戶設計時,回答以下問題來決策:

  • [ ] 我們的客戶是否有強合規/駐留需求?(是 → 考慮 dedicated data plane)
  • [ ] 需不需要按租戶計費或度量資源使用?(是 → 必須有 per-tenant metering)
  • [ ] 期望最低 Latency 與最高資源利用率哪個更重要?
  • [ ] 是否能承擔較複雜的運維(多 cluster)成本?

總結

多租戶 RAG 系統的設計核心是在成本、安全、複雜度之間找平衡:

  • 初期 MVP:Namespace 隔離 + 基本 quota
  • 成長期:混合模式,大客戶專用資源
  • 成熟期:完整的分層架構 + 自動化運維

關鍵是從簡單開始,但架構要能向上擴展到更高的隔離需求。

想想看

  1. MVP 時間壓力:如果要在 3 個月內上線多租戶 RAG 產品,在技術債務和功能完整度之間如何取捨?

  2. 合規邊界問題:當客戶要求「資料不能離開特定國家」時,如何設計自動化的地理隔離部署流程?


上一篇
(RAG 2-7) 複雜場景攻略:多語言、高併發與精確匹配
系列文
30天RAG一點通14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