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一個 RAG 系統從單機原型,進化為一個能夠在雲端穩定運行、自動擴展、高可用的企業級應用。我們將探討如何利用微服務和容器化技術,為 RAG 系統設計一個強大且彈性的部署架構。
在企業環境中,RAG 系統所面臨的負載並非恆定不變。流量可能在特定時段(如上班時間)暴增,也可能因新客戶上線而持續增長。單一伺服器的部署方式會面臨嚴重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拆分、獨立部署、自動擴展的現代化架構。
核心思想是將 RAG 系統的各個功能模組,拆解為獨立運行的微服務(Microservices),再利用 Docker 和 Kubernetes 進行容器化部署與管理。
將 RAG 的工作流分解為以下獨立服務:
每個微服務都應該被打包成一個獨立、可移植的 Docker 容器。
一旦擁有了多個微服務容器,就需要一個工具來管理、協調、自動化這些容器,這就是 Kubernetes(K8s) 的核心價值。
自動擴展 (Autoscaling):根據 CPU 使用率、記憶體或請求佇列長度,K8s 可以自動增加或減少服務的運行副本數。例如,在流量高峰時自動增加 Retrieval 服務的副本,在低峰時自動減少,從而節省成本。
服務發現與負載平衡:K8s 自動為每個服務分配一個穩定的內部 IP 和 DNS 名稱,並在多個副本之間平均分配請求流量,確保服務的高可用性。
自我修復 (Self-healing):當某個服務的容器崩潰時,K8s 會自動檢測到並重新啟動一個新的容器,保證服務不中斷。
滾動更新 (Rolling Updates):在更新服務版本時,K8s 會逐步替換舊版本容器,而不會一次性關閉所有舊服務,確保不停機更新。
高可用性:將各個服務的副本部署在不同的伺服器或可用區(Availability Zone)上,以應對單一節點或數據中心的故障。
階段 | 部署方式 | 技術棧 | 適用場景 |
---|---|---|---|
MVP 階段 | 單節點/簡單部署 | Docker Compose | 快速驗證產品 |
成長階段 | 小型 K8s 叢集 | GKE/EKS/AKS | 基本擴展與高可用 |
企業級 | 多區域部署 | 多區域 K8s | 最高可用性與合規 |
MVP 階段(單節點/簡單部署):可以使用 Docker Compose 在一台雲端伺服器上部署所有微服務,快速驗證產品。
成長階段(小型 K8s 叢集):將服務部署到一個小型的 Kubernetes 叢集(如 Google Cloud GKE、AWS EKS 或 Azure AKS)。這能提供基本的擴展與高可用能力。
企業級(多區域部署):為了達到最高的可用性與合規要求,將 K8s 叢集部署在多個地理區域。這樣即使一個區域發生嚴重故障,服務也能在其他區域繼續運行,同時滿足數據駐留(Data Residency)的法規。
在微服務架構中,如果一個文件上傳後,索引服務處理失敗,如何確保數據的一致性?
如何設計一個**可觀察性(Observability)**的方案,以便在多個微服務中,追蹤一個用戶請求的完整生命週期?
當某個微服務出現性能瓶頸時,如何快速識別並進行針對性的擴展?
在多租戶 SaaS 環境下,如何在微服務層面實現租戶隔離與資源配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