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前,Linux 作業系統還不普及,一般人尤其是中小學生根本無法接觸到 UNIX 工作站或是大型主機。記得高中時有機會參加台大資工所舉辦的椰林資訊營,第一看到昇陽的工作站,原本還以為上面都只有英文系統,沒想到照樣可以執行中文軟體與程式。
年代有些久遠,要找到 SUN 工作站上的軟體執行畫面並不難,但要找到有網友特別介紹其中文技術與資訊的網頁,就不容易了。我們還是從 Oracle 公司的文件來了解當年執行中文環境的方式。
註: 後來昇陽公司被甲骨文(Oracle)公司所併購
根據 https://docs.oracle.com/cd/E19683-01/816-0670/6m751tou8/index.html 這份文件,我們可以看到 Solaris 系統當年就支援:
而輸入法則支援以下幾種:
來看看當年的輸入畫面,以倉頡輸入法為例:
最有意思的是當年其實就有內建查找表,你可以快速透過此公用程式,找到不容易輸入的字。(當年還沒有方便的全字庫系統可以查詢)
使用 EUC_TW 編碼的查找表格
至於使用者自定義字元(UDC),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造字」,在當年也是有相關公用程式可以使用。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系統還教你如何建立新的字碼表輸入法。
表格格式如下:
[Description]
[Comment]
[Key_Prompt]
[Function_Key]
[Phrase]
[Single]
[Options]
區段 "[Description]” # 說明字碼表屬性
區段 "[Key_Prompt]" # 指定輸入鍵的要求字串
區段 "[Function_Key]" # 功能鍵的按鍵定義
區段 "[Single]" # 指定輸入碼及與其相對應的單一中文字元
區段 "[Phrase]" # 指定輸入碼以及其相對應的詞組文字
# /usr/lib/im/locale/zh_TW/common/txt2bin source_codetable_file
binary_codetable_file
# /usr/lib/im/locale/zh_TW/common/bin2txt binary_codetable_file
source_codetable_file
Solaris 系統有提供能使用 Post Script 影像模型與程式語言,產生螢幕上的圖案。
您可以參考 https://docs.oracle.com/cd/E19253-01/819-0399/usertwnfontedit-1/index.html 這份文件,有初步的介紹。
使用短短的 ps 指令,也能產生出視窗介面。
defineps PSWDisplayText(char *text)
/pointSize 50 def
/Helvetica pointSize selectfont
(Hello World) stringwidth pop 2 div neg 0 moveto
(Hello World) show
/cpSize 40 def
/Kai-Medium cpSize selectfont
(text) stringwidth pop 2 div neg pointSize neg moveto
(text) show
endps
明天我們來聊聊倉頡輸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