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健康數位護照、健康資料管理這類議題時,很自然會被問到:「一定要用 Web3 嗎?Web2 傳統資料庫架構已經很成熟,為什麼還要引入區塊鏈?」
Web2 系統(資料庫+API+權限控管)幾乎能應付 99% 現有健康平台需求,包括單位內部資料儲存、跨系統的 API 溝通,乃至多角色權限控制,成本低廉且管理門檻低。
大部分封閉式應用、沒有實際跨域需求的健康管理系統,Web2 方案其實就足夠了。如果願景是「平台間開放互信、用戶極度重視個資、全鏈驗證防造假」,這個時候 Web3 就會變成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如果自己的健康資訊其實不太需要跟陌生機構交換(例如只有醫院、健檢中心看得到),那 Web2 的 solution 已經足夠。每次登錄、補資料,系統都會自動管理,不用操心安全或隱私。
但如果想要把健康資料隨身帶走的話,例如:
今天檢查、下週想給不同診所直接驗證;或希望健康成就獎勵被多個運動中心、保險公司認可,用 Web2 就會比較麻煩:通常都還要印證明、傳檔案,或是請客服人員再開權限。
這種「資料隨人走」、「全世界都能認」的自主性和方便性,就是 Web3 比 Web2 更厲害的地方。
先問自己:哪些健康紀錄需要長久保存?哪些需要和他人分享? 把「必須上鏈」和「留在App」的內容區分清楚。
設定專屬錢包(像 MetaMask),用戶所有健康成就都能隨時帶走、授權或撤回。
挑選適合的平台,例如以太坊或Polygon這樣未來能和國外健康平台、保險公司無縫對接。
設計App時記得讓「資料查詢」和「身份授權」真的簡單:掃個QR code、錢包簽個名,就能用新服務,不必每次都填一堆表格、上傳證明。
打卡運動、健康飲食,甚至睡眠都能變成自己專屬的 NFT 勳章,存入錢包;保險加保,只要出示數位證明就行。
平台跨界合作、運動中心互認健康成就,甚至健檢報告能直接給保險公司存查,免去繁瑣流程。
加入健康社群 DAO,大家一起投票支持新功能、制定運動挑戰規則,參與治理有更強的參與感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