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完成 System Prompt 的團隊導入,讓 .cursorrules
與 CLAUDE.md
可透過 Git 同步整合,進入正式開發流程。但今天,我們遇到了一個新的課題:
即使是程式實作階段,根據平台不同,AI 協作的期待與 Prompt 設計也完全不同。
今天的任務聚焦在 Dashboard 的實作,而這正是這個問題浮現的關鍵時刻。我們發現:「實作 Web 頁面」與「實作 iPad 介面」,對 AI 的互動方式與輸出內容有著本質上的差異。
典型任務:切版、響應式設計、API 資料綁定
技術重點:
AI 協作期待:
範例 Prompt:「請產生一個可響應式的商品列表區塊,三欄式排版,支援 hover 動畫效果。」
典型任務:固定區塊、流暢操作、視覺一致
技術重點:
AI 協作期待:
範例 Prompt:「根據 iPad 設計規範,請產出一個固定頂部與底部的 Dashboard Layout,內容區需支援獨立滾動,符合品牌視覺樣式。」
雖然這兩個場景都屬於實作階段,但 AI 的角色扮演與輸出格式設計,必須作出高度場景化的調整。
協作層面 | Web 實作 | iPad 實作 |
---|---|---|
Layout 邏輯 | 彈性自適應、頁面滾動 | 固定骨架、內容區滾動 |
設計語言 | RWD、Bootstrap、Grid 等 | App 式框架(top/tab/content) |
互動重點 | 滑鼠事件、視覺效果 | 觸控優化、行為一致性 |
結構穩定性 | 可動性高、自由配置 | 穩定性高、精準切割 |
AI 輸出風格 | 高自由度、可套用框架 | 高精度、強一致性 |
Prompt 設計 | 要求彈性與功能 | 要求穩定與視覺嚴謹 |
這讓我們理解到一個新事實:
Prompt 的設計邏輯,不該只根據開發流程階段,而必須對應實際操作平台。
今天的 Dashboard 實作讓這件事具體成形:
兩者搭配的前提,就是我們在 System Prompt 裡針對場景做出了「明確的任務角色設定與結構輸出格式要求」。
今天的發現,讓我們往下一個階段邁進——
不是為開發者建立一份完美的 System Prompt,而是針對每一種任務/場景,打造對應的 Prompt 模組。
這也意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