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自我評估要用什麼雲?

先確認自己要使用的架構、預期的藍圖是什麼,其次可以參考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顧問公司Gartner每年的IT評比報告 Magic Quadrant(魔力象限),來選擇一個不會踩雷的雲端品牌。(注意:如果是商業用途,建議找專業的雲端商評估)
針對不同的需要來評估要使用什麼樣的雲,Magic Quadrant有很多個面向,其中,如果要針對雲端品牌做選擇,可以參考Magic Quadrant for Strategic Cloud Platform Services (SCPS),這份報告,因為這份報告是 Gartner 對雲端供應商的總體評估,涵蓋了 IaaS + PaaS + 基礎 AI 服務 等全方位能力。
二、國際三雲的適用情境:

三、Gartner 2025年度Magic Quadrant for SCPS
根據 2025 年的 Gartner 《Strategic Cloud Platform Services》魔力象限中,AWS 第 15 年連續位列領導者(Leader)[1],並在「Ability to Execute」軸上位居最高。

-
強項包括:
-
最廣、最深的服務能力:涵蓋計算、儲存、網路、分析、AI/ML、安全、混合雲等完整服務。
-
規模與可靠性:全球最完整的基礎架構(全球雲端社群)支撐最高 SLA 與業務可靠性。
-
自主研發晶片:Graviton、Inferentia、Trainium 等雲端專用晶片,提升整合性與效能。
-
成熟生態與合作夥伴網絡:豐富 Marketplace 與 SI/MSP 夥伴,支援客戶上雲需求。
Gartner 評論 AWS 的「執行力」與「願景完整度」雙項都非常突出,雖說 Azure 與 GCP 也很優,但 AWS 透過長年積累的雲端技術與廣泛服務,仍居領先地位。
[1] AWS Blog - AWS named as a Leader in 2025 Gartner Magic Quadrant for Strategic Cloud Platform Services for 15 years in a row:
https://aws.amazon.com/tw/blogs/aws/aws-named-as-a-leader-in-2025-gartner-magic-quadrant-for-strategic-cloud-platform-services-for-15-years-in-a-row/?utm_source=chatgpt.com
四、結論
雖說官網的介紹文上寫道:
AWS 擁有超過 200 種服務,涵蓋運算、儲存、資料庫、網路、安全、機器學習等領域,並且在全球擁有大量可用區(Availability Zones),你可以在幾分鐘內部署一個全球可用的應用,而且能彈性擴展與自動復原。
與其他雲端平台相比,AWS 的生態完整度與成熟度更高,且幾乎所有新創到大型企業都能在上面找到合適的工具與解決方案,但其實常用的服務、產品基本上在國際三雲上都已經相當成熟,也有相對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所以比較建議大家以「系統面的操作習慣」為優先,選用適合的產品。
五、補充
1. 國際的評比標準Gartner是什麼?
Gartner 是一間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IT 研究與顧問公司,它會做很多市場調查,然後把不同公司的技術或產品做比較,最後給出報告。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Magic Quadrant(魔力象限) 報告。
2. 為什麼值得參考 Gartner?
-
全球權威性:Gartner 幾乎是企業選 IT 產品時必看的指標。
-
標準化比較:報告中會有一張圖,將不同品牌直接放在一起比較,可以直接看出哪個雲目前的綜觀評比。
-
投資風險參考:如果一家廠商被 Gartner 放在「Leader」,代表它在市場上是相對安全的選擇。
-
長期數據:會連續追蹤 5 年、10 年,幫助判斷供應商是否穩定。
簡單來說,Gartner 就像 IT 界的「米其林評鑑」,你要選雲端、AI、數據庫,先看看誰是三星餐廳(Leader),比較不容易踩雷。
3. Magic Quadrant(魔力象限)怎麼看?
-
X 軸 = Completeness of Vision(願景完整度),這家公司是不是只活在當下,還是能看到未來的趨勢,並規劃好產品和戰略,主要考量點包括:
-
市場理解度:能否真正理解客戶需求與趨勢。
-
行銷策略:定位是否清晰,和競爭對手區隔明確。
-
銷售策略:產品推廣和定價是否有策略。
-
產品策略:產品路線圖,未來是否能支援新技術(AI、雲原生、多雲等)。
-
商業模式:收費方式是否符合市場需求(例如 SaaS 訂閱)。
-
產業垂直化策略:有沒有針對特定產業(醫療、金融、製造)提出專門解決方案。
-
創新能力:是否走在市場前端,例如 AI、Serverless、量子計算。
-
地域策略:是否有全球市場計劃(例如雲端機房布局)。
-
營運能力:整體組織的管理和交付能力。
Completeness of Vision = 「未來有沒有想法?」(長遠策略、創新力、能不能帶市場走更遠)
-
Y 軸 = Ability to Execute(執行力),這家公司能不能「說到做到」,有沒有能力把產品真正交付給市場並讓客戶用得好,主要考量點包括:
-
產品/服務品質:功能完整性、效能、可靠性。
-
整體可行性(財務健康度):財務實力、公司穩定性。
-
銷售執行力:銷售團隊的規模與效率,能不能打市場。
-
市場回應能力:是否能快速解決客戶問題。
-
行銷與品牌認知度:市場知名度、推廣力道。
-
客戶體驗:文件、支援服務、操作是否好用。
-
營運能力:整體組織的管理和交付能力。
Ability to Execute = 「現在做得好不好?」(現實面、執行力、客戶能不能安心用)

把各家公司放上去,會分成 4 個象限:
-
Leader(領導者):能想、也能做,市場上最強。
-
Visionary(遠見者):想得很前面,但產品還不夠成熟。
-
Challenger(挑戰者):做得不錯,但創新不足。
-
Niche Player(利基玩家):專注在特定市場或小眾需求。
4. 常見的Gartner Magic Quadrant分類:
-
基礎雲服務
-
Strategic Cloud Platform Services(以前叫 IaaS + PaaS)
-
AI / Data / Analytics
- Cloud AI Developer Services
- Data Science & ML Platforms
- Analytics & BI Platforms
-
安全
- Web Application Firewalls (WAF)
- SSE (Security Service Edge)
- SIEM (Security Information & Event Management)
-
應用與協作
- Desktop as a Service (DaaS)
- Unified Communications as a Service (UCaaS)
- Enterprise Low-Code Application Platforms
-
儲存與資料庫
- Clou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Primary Storage
-
其他
- Edge Computing
- API Management
- CDN / Web Performance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