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是《金剛經》系列的第 2 天,正式開始閱讀!作為哲學初學者,我昨晚花了 15 分鐘,搭配 YouTube 的白話講解與誦讀,讀了第 1-2 品。這兩品像全書開場,靜謐又莊嚴,讓我感覺像走進佛陀的說法現場,平靜中帶著啟發。特別是「無住」的概念,讓我很有感觸。
第 1 品 法會因由分: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第 2 品 善現啟請分: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
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應如是住」
:指修行者應「安住」於不執著任何相(無住)的狀態。心不應執著於具體的念頭、欲望或現象,而是保持空性,隨緣而住,無所執著。「如是降伏其心」
:指通過「無住」的智慧,降伏內心的妄念、散亂或執著。當心不執著於任何「相」,自然平靜,達到清淨的覺悟狀態。作為初學者,這兩品像電影開場,佛陀的日常(乞食、洗足)讓他好親切,像普通人卻有大智慧。我本以為「如是我聞」和「應如是住」的「如是」一樣,後來發現一個像程式碼註解,保證佛陀原話真實;一個像執行原則,教我不執著(無住)。須菩提問「如何降伏其心」,佛陀的回答讓我想起寫程式:執著某個 bug(像執著於相),越改越亂;若不執著,靜下來思考,答案常自己出現。讀完這句,我試著閉眼 5 分鐘,放下雜念,心靜了點。這是我讀經的小啟發:別執著馬上解決 bug,卡住時散個步,靜下來常能看清。
Day 2 讀完第 1-2 品,感覺《金剛經》像一場心靈對話,慢慢走才有趣。這是我第六次鐵人賽,從 Swift、AI 到哲學,挑戰依舊新鮮!明天讀第 3-4 品,探「無住生心」的意思。你對「應如是住」或佛陀的平靜有什麼感覺?歡迎留言分享,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