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7
0
自我挑戰組

《金剛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系列 第 27

《金剛經》Day 27:威儀寂靜分 — 行於無行,動中有靜的專案禪心

  • 分享至 

  • xImage
  •  

在職場上,我們常陷於「忙」的迷思。
忙著回信、忙著開會、忙著修 bug。
好像只要不停地「動」,事情就會往前推進。

但真實的進步,有時反而來自「靜」。
《金剛經》第29品〈威儀寂靜分〉指出,
若執著於「來去、坐臥」,便不解如來真義。
因為真正的「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這句看似禪意十足,其實對開發者與領導者都有極深的啟示:
動,不是亂動;靜,不是停滯。
真正的智慧,是「動中有靜、靜中有行」。

原文

第 29 品 威儀寂靜分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
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白話翻譯

佛陀說:
「須菩提,如果有人認為如來會來、會去、會坐、會臥,
那他就不懂我所說的真正意思。

為什麼呢?
因為『如來』,並沒有從哪裡來,也沒有往哪裡去。
他只是如其本然,圓融自在,
所以稱為『如來』。」

小故事:沈默的技術長

新創公司裡,大家都覺得技術長阿哲「太安靜」了。
會議中,他常靜靜聽著團隊的討論,不急著發言。
有些工程師私下抱怨:「他什麼都不說,真的在領導嗎?」

直到有一天,專案遇到嚴重延誤,開發團隊焦頭爛額。
阿哲只是淡淡地說:「我們先停 10 分鐘。」
大家愣住,這時哪有空停下?

但他堅持所有人放下手邊的事,重新看一次流程圖。
十分鐘後,團隊發現卡關的根源,其實是設計環節一個小小的邏輯誤用。
問題一解,進度立刻回穩。

事後有人問他:「你怎麼早知道問題在那?」
阿哲笑笑說:「我沒有早知道,只是心不亂,才看得見。」

這一刻,團隊明白了什麼是「動中有靜」,
不是不作為,而是讓每個行動都從清明的心出發。
如來無來無去,
而真正的領導,也無須刻意「證明存在」。

結語

「威儀寂靜」,不是叫我們離群索居、什麼都不做,
而是提醒我們:在行動中保有覺察,在沉默裡仍然清明。

對工程師而言,這是一種最難的「程式心法」:

  • Debug 時,不急躁;
  • Review 時,不帶評斷;
  • 決策時,不被情緒推著走。

「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意味著真正的專業,是不被動靜表象牽引。

當你的心能穩定如靜態程式庫,
每一次輸入,都能平靜輸出;
那時你就能在專案風暴裡,仍保持一份「威儀寂靜」的力量。

附錄:「威儀寂靜」的現代詮釋

  • 威儀:指一個人外在行為的莊重、穩定與自制。
  • 寂靜:指內心不被擾動,無論順境或逆境皆能安然。
  • 威儀寂靜合一,就是「外動內靜」,行事有節、內心不亂。

在職場中,這意味著:
即使面對專案延遲、需求變更、溝通誤會,
仍能用平靜的心處理問題,不被情緒牽著跑。

這正是修行與專案管理的交集點:
外在如行雲流水,內心如止水無波。

這樣的領導者與開發者,
無論「來與去」,
都自帶一種不言而喻的穩定力量。

參考


上一篇
《金剛經》Day 26:不受不貪分 — 功不自居,領導的無執之力
系列文
《金剛經》三十天閱讀之旅:初學者的經典探索27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