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
0
生成式 AI

處在GenAI時代的我該如何是好?系列 第 2

D-0x02 「Vibe coding」不會憑空出現

  • 分享至 

  • xImage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談到「vibe coding」這個現象:AI 讓人們突破了學習門檻,哪怕你不是工程背景,也能用自然語言去實現腦中的構想。這聽起來很像魔法,但我想強調一件事——即便是「靠 vibe 上手」,工具依然不可或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放到 vibe coding 的脈絡裡,再貼切不過。AI 可以幫你補齊技能的缺口,但它無法替你打造屬於自己的「試驗場」。你需要一個環境,能讓你把生成的程式碼跑起來、驗證、修正,最後打磨成真正能用的作品。

換句話說,如果把 vibe coding 比喻成一種「語言翻譯」,那 IDE 和工具就是「紙筆與舞台」。沒有舞台,翻譯出來的台詞再流暢,也無法被驗證;沒有紙筆,靈光乍現的靈感就只能停留在腦海裡。

Vibe coding 不是「取代」工具,而是「放大」工具

我觀察到很多人對 vibe coding 有一種誤解:既然 AI 會幫我寫程式,那是不是就不需要開發環境了?是不是只要把需求丟給 ChatGPT,複製貼上就能搞定?

理論上,好像可以。但實際操作起來,問題馬上浮現。AI 給出的程式碼,雖然看起來語法正確,卻可能缺少細節、版本依賴,甚至有些地方完全不能跑。沒有環境,你很難分辨問題出在哪裡;沒有工具,你就沒有調整、修正的空間。

這也是 vibe coding 的弔詭之處:它降低了起手門檻,卻讓「檢驗」變得更重要。因為生成程式碼的速度太快了,驗證和調整的能力反而成為真正的分水嶺。能夠快速測試與迭代的人,才能把 vibe coding 的成果從「能跑一次」推進到「能長期運作」。

工具體感的差異:PhpStorm vs VSCode

我自己主要的開發環境是 PhpStorm,畢竟在 PHP 領域,PhpStorm 的生態與整合度非常完整。但當我嘗試在 PhpStorm 裡安裝 Github Copilot 插件時,卻發現整體體驗不如預期。建議雖然能出現,但反應速度、補全的流暢感,總覺得卡卡的。

相較之下,我在 VSCode 上搭配 Github Copilot,感受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順暢 vibe」:

  • 送進去的提示詞比較能捕抓到我想傳遞的概念,像是有人在旁邊陪我 pair programming;
  • instructions與prompts的支援度比較高,減少了我去「修改 AI 結果」的頻率;
  • 測試小片段想法的時候,幾乎不用額外分心,能直接進入「嘗試 → 調整 → 再嘗試」的循環。

這種差異,對 vibe coding 來說不是小事。因為 vibe coding 的本質就是「保持 momentum(動能)」。一旦你在 flow 裡被工具打斷,靈感就會卡住。這也是為什麼我明明平常長駐 PhpStorm,卻在進行 vibe coding 的實驗時,反而更傾向於開啟 VSCode,把它當作我的「試驗場」。

我私心還是很推薦PhpStorm為日常開發軟體。

Vibe coding 的確打開了另一種軟體開發的可能性,但這不代表「工具就不再重要」。相反地,工具的選擇與體驗,決定了你能否在這股浪潮中保持 momentum,並把靈感落實成能長期運作的產品。

如果說 AI 幫你「翻譯」了腦中的構想,那開發環境就是確保這些翻譯能站上舞台、真正被驗證的關鍵。


上一篇
D-0x01 序
下一篇
D-0x03 如何用 VSCode + Github Copilot 打造你的 vibe coding 試驗場
系列文
處在GenAI時代的我該如何是好?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