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agents
Claude Code 新推出的 Sub agents 功能,讓我們不再只有單一 AI 來處理所有任務,而是能建立多個專門的「子代理」。這些 Sub agents 各自有獨立的上下文,並能專注於不同領域的任務,就像組建一個小型 AI 團隊,協同合作完成專案。
Sub agents 介紹
Sub agents(子代理)是在 Claude Code 主對話環境中獨立運作的小助手。每個 sub agent 擁有:
- 自己的上下文保護
- 專屬的專業任務定位
- 可自訂的工具與權限
它的概念就是把大任務拆解成小模組,交給專門角色處理,避免資訊干擾,並提升任務完成效率。
優點
1️⃣ 上下文保護
- 每個 Sub agent 擁有獨立的上下文,避免與主對話混淆。
- 適合長期專案,能保持對目標的專注度。
2️⃣ 專業化專長
- 可針對特定領域微調(如 Debugger、Code Reviewer、Data Scientist...)。
- 系統化任務執行,提升專案成功率。
3️⃣ 可重用性
- 一次設定即可跨專案使用。
- 支援團隊共享與版本控制。
4️⃣ 靈活權限
- 可設定工具訪問等級,保護敏感資訊。
- 相容 MCP 工具,支援更多生態系。
5️⃣ 配置管理
- 採用 Markdown + YAML 格式,結構清晰。
- 可專案級或使用者級統一管理。
Sub agents 建立步驟
以下是使用 Claude Code 建立 Sub agents 的完整流程,包含每一步驟的選項與簡介,並搭配圖片展示操作畫面。
Step 1. 進入管理介面
輸入 /agents
指令,進入 Sub agents 配置界面。

Step 2. 建立新 Agent
選擇 Create new agent,開始建立子代理。

Step 3. 選擇存放位置
-
Project (.claude/agents/):專案級別配置,適合專案內共用。
-
Personal (~/.claude/agents/):個人級別配置,適合全域使用。

Step 4. 選擇建立方式
- **Generate with Claude **:自動生成配置,簡單快速。
-
Manual configuration:手動編輯。

Step 5. 輸入角色名稱 (Agent type)
輸入一個獨特的識別名稱,例如:
-
code-reviewer
-
tech-lead
-
data-scientist

Step 6. 設定 System Prompt
輸入子代理的系統提示,用來規範角色行為。例如:
You are a helpful code reviewer who provides detailed feedback.

Step 7. 撰寫角色介紹 (Description)
描述這個 Agent 的使用情境。例如:
Use this agent after writing code to review for bugs and improvements.

Step 8. 設定工具權限 (可選)
可勾選允許使用的工具類型:
- All tools
- Read-only tools
- Edit tools
- Execution tools

Step 9. 選擇模型
-
Sonnet → 平衡效能,適合大部分場景。
-
Haiku → 高效快速,適合小型任務。
-
Inherit from parent → 與主對話保持一致。

Step 10. 選擇顏色
可選擇背景顏色,幫助區分不同 sub agent

小結
Sub agents 功能能幫助我們打造一個 AI 專業分工團隊,每個子代理負責不同角色:
- Debugger → 專注於錯誤排查
- Code Reviewer → 專注於程式審查
- Data Scientist → 專注於數據分析
這樣的分工能讓開發更有條理,並且支援跨專案與團隊協作,是從 Vibe Coding 邁向 Spec-driven 開發 的重要一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