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4
0

目標:從「建立三個自訂 Agents」開始,一路用指令驅動,讓他們協作產出一個具備完整規範與骨架的 React + Vite + TypeScript Todo App


你會完成什麼?

  • 建立 3 個專案專屬 Agents:strategic-plannersteering-architecttask-executor
  • steering-architect 產出 產品/技術/結構 指南(放在 .ai-rules/
  • strategic-planner 產出 需求/設計/任務分解 規格
  • task-executor 依規格自動搭好 React 專案骨架(Vite、TS、ESLint、Prettier、Husky、Vitest、RTL、CSS Modules…)
  • 你會得到:react-todo-app/ 完整初始化專案 + specs/.ai-rules/ 文件

0. 前置準備

  • 建議:VS Code + Claude Code 擴充
  • 目錄任意

1. 建立三個 Agents

在 VS Code 的 Claude Code 面板中建立三個 agent(或在終端輸入對應指令)。名稱與角色定位如下:

  • strategic-planner:做「互動需求分析 + 里程碑計畫 + 依賴關係」
  • steering-architect:做「產品藍圖 + 技術選型 + 結構規範」
  • task-executor:讀規格→實作專案(腳手架、設定、測試框架…)

實際建立完成的畫面如下:

Agents 清單

可以看到專案自訂的三位 agent 都已就緒,另外還有內建的通用 agents。


2. 下達第一個任務:請產出規格文件

steering-architect 下指令:

使用steering-architect 創建todo list的規格文件(利用react)

完成訊息如下:

steering-architect 輸出規格

檔案會放在 .ai-rules/

.ai-rules 檔案

有了 .ai-rules/, 這一步拿到的是可執行的專案藍圖


3. 下達第二個任務:請規劃功能需求

strategic-planner 下指令:

利用 strategic-planner 幫我為「React Todo App」建立完整規劃,輸出到 `specs/react-todo-app/`,包含:
1) requirements.md(需求規格,使用者故事、非功能性需求、成功條件)
2) design.md(系統/架構設計、依賴、錯誤處理、資料流)
3) tasks.md(任務分解,里程碑與依賴圖)

成功輸出後的摘要會像這樣:

Strategic-planner 完成規劃

生成的檔案結構:

specs 目錄與檔案

等於把「如何寫」也變成規則,之後任何開發/修改都能參照。

4. 下達第三個任務:讓機器人自動建專案並完成工程化

task-executor 下指令:

請閱讀 `specs/react-todo-app/tasks.md`,依任務逐步實作:
- 使用 Vite 建立 React + TypeScript 專案 `react-todo-app/`
- 配好 ESLint、Prettier、Husky、lint-staged
- 建立 Vitest + React Testing Library 測試
- 啟用 TypeScript 型別定義與嚴格模式
- 支援 CSS Modules
- 初始化 CI-friendly 的 NPM scripts 與工作流程
- 以 commit 驗證與基本測試收尾

執行畫面:

![執行 tasks.md]

完成摘要會列出已達成的項目與產出:

完成任務摘要

✅ 你會在工作區看到 react-todo-app/,包含 2,7xx 行初始化碼、必要設定與腳本,直接 npm run dev 就能起伺服器。


5. 專案結構(精簡版)

react-todo-app/
├─ src/
│  ├─ components/
│  │  ├─ TodoItem.tsx
│  │  ├─ AddTodoForm.tsx
│  │  └─ TodoFilter.tsx
│  ├─ pages/
│  │  └─ Home.tsx
│  ├─ hooks/
│  ├─ styles/
│  ├─ tests/  # Vitest + RTL 測試樣例
│  └─ main.tsx
├─ .husky/
├─ .eslintrc.cjs
├─ vitest.config.ts
├─ tsconfig.json
└─ package.json

組件與檔案切分,會依 .ai-rules/structure.md 的約定生成,便於後續擴充與測試。


小結

Day4 我把「文件驅動 → 角色分工 → 自動化實作」的路線跑完一輪。三個 agents 的分工剛好對應 架構師(steering-architect)→**(strategic-planner) → 工程執行(task-executor)**。有了這套流程,之後每個新功能都能走一遍 規格化→自動化,而不是一次性的腳手架而已。


參考資料

Claude Code重磅推出Sub agents功能!


上一篇
[Day3] Claude Code Sub agents 介紹+建立教學
下一篇
[Day5] Sub Agents 角色清單與 Prompt 定義
系列文
生成式 AI 輔助程式設計:探索 Vibe Coding、Claude 與 Cursor 的新世代開發體驗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