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UI/UX 設計流程中,「需求訪談」幾乎是最前面的工作。很多設計師一開始會忍不住打開 Figma 開畫面開始設計,但如果沒有先理解需求,很容易設計到一半就被打槍,因為做的東西根本不符合客戶或使用者的期待。
簡單來說,需求訪談是透過對話,把「模糊的想法」轉化為「明確的需求」。
訪談的對象可能是兩種人:
兩者缺一不可。如果只聽利害關係人,做出來的產品可能很商業化,但使用體驗差;如果只聽使用者,可能體驗很好,但不符合商業目標。
需求訪談不是隨便聊天,而是要有結構。訪談前通常要先做:
其實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取決於專案階段與研究目的:
探索需求階段
針對不同族群或角色
放鬆是暢談的第一步
傾聽、理解,不要批判和比較
要讓受訪者覺得我們能理解他們,即使是價值觀不同也不要做批判🙅,這樣他們才願意分享更多事情。
用實例引導
抽象的問題不好回答。例如問「你覺得這個表單要怎麼設計?」很難得到有用答案,但問「你在做銀行線上轉帳,哪一步最耗時間?」就能得到具體資訊。
觀察非語言線索
有些受訪者嘴上說「還好」,但語氣猶豫或表情皺眉,就代表有隱藏的痛點,值得再追問。
確認與回饋
在訪談尾聲,可以簡單重述一次:「所以我理解的是,你們最大的痛點在流程長、填單重複,對嗎?」確保雙方對焦,避免誤解。
需求訪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checklist,有時候客戶時間有限,只能做一輪快速訪談;有時候專案預算足夠,可以同時做利害關係人+使用者深度訪談。
流程要依專案情況調整,但核心目標始終不變:把需求釐清,讓設計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