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3
0
Modern Web

UI/UX 不只是漂亮!30 天讓你的設計人人都能用系列 第 3

Day 03 | 設計不是憑感覺:UI/UX 背後流程大揭秘

  • 分享至 

  • xImage
  •  

今天來介紹 UI/UX 的設計流程,上篇有提到 UI/UX 設計不只是「設計畫面」,其實背後是一個有脈絡的流程的喔!一般來說,我自己會把它拆成幾個步驟:

1️⃣ User Interview

對接案公司來說,設計流程的起點通常不是「使用者」,而是「利害關係人」。
這些人可能是客戶的 PM、產品負責人、工程主管,甚至是行銷或營運部門。

不同角色往往會帶著不同的觀點和 KPI,如果一開始沒有把他們的需求問清楚,後續很容易出現「你設計的不是我要的」這種狀況🤯,最壞的情況可能需要打掉重來💔。

利害關係人的訪談,能幫助我們確認專案範圍和成功衡量標準。但這還不夠。
另一條路線,是找一般使用者進行訪談。與使用者訪談的重點不在「你想要什麼功能」,而是「你平常怎麼做這件事」、「哪裡會卡住」。

例如一個銀行服務系統的專案,使用者可能抱怨「轉帳步驟太多」,但他們不會直接說「希望可以合併流程」。這就需要透過問答、觀察,把問題背後的需求找出來。

兩種訪談結合在一起,設計師才能避免只服務「甲方的想法」,卻忽略真實使用者。


2️⃣ User Research

當知道方向後,接下來要了解「人」。這裡常用的方法有:

  • Persona:用來幫助我們總結訪談收集的資料,用來描述使用者輪廓。 可依據 年紀 / 目的 / 情境 / 行為 / 痛點 /需求 的差異統整目標族群 ,讓團隊有個「具象的人」可以討論,幫助我們從真實使用者的角度思考設計。
  • Customer Journey Map (CJM):描繪使用者在不同階段的感受,像是訂外送的過程從進入APP、付款,到最後拿到餐點,每個環節可能遇到什麼阻礙以及會有怎樣的情緒波動等等。
  • User Story:用「身為一個使用者,我想要...,因為...」的形式,把需求寫清楚。
    從使用者的角度描述需求,幫助我們理解「使用者經歷了什麼問題,所以希望做什麼,以實現什麼目標」,來確認後續設計是否真的解決到他們的核心痛點,避免設計師閉門造車,把畫面設計成自己喜歡的樣子,而不是使用者真的需要的。

3️⃣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資訊架構就像蓋房子前的藍圖,這步驟決定資訊要怎麼被整理和放置,使用者進來時才知道要去哪裡找東西。

這一步主要會先盤點有哪些內容要放進來,再依邏輯做分類與層級規劃,最後用 sitemap 或 flow chart 視覺化呈現。

IA 的重點不是「排版」或「設計」,而是把龐雜的資訊用清楚的邏輯分類,讓使用者可以直覺地找到需要的功能,也能避免後續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大幅修改。


4️⃣ Wireframe

等 IA 定下來,就能開始畫 Wireframe。這時候不用顏色、不用細節,只要灰灰的方框即可,重點是「按鈕在哪裡」、「表單怎麼填」、「版面怎麼排」。這能讓團隊快速對齊畫面結構,而不用花時間爭論是否美觀。


5️⃣ UI Design Guideline

在設計階段,除了追求美觀與一致性,更需要有系統性的規範。

通常會依據客戶提供的 CIS 使用手冊,將品牌色彩、字體、圖像元素延伸應用到介面上,並補充針對產品的細節規範,例如:按鈕狀態、表單欄位、icon風格、字體等等。

透過這些規範,不僅能確保產品在不同平台與頁面間的一致性,也方便後續設計師、工程師或外部合作夥伴快速上手,降低溝通與實作成本。

換句話說,UI Design Guideline 就像是產品的「設計字典」📚,讓整個產品體驗更統一且符合品牌調性。


6️⃣ Lo-Fi Prototype

這階段主要在 Wireframe 基礎上,加上簡單互動,像是點按鈕可以跳下一頁。它的目的不是好看,而是驗證流程,檢查「能不能完成任務」以及是否有不符合邏輯的地方。


7️⃣ Hi-Fi Prototype

Hi-Fi 原型會是接近最終產品的樣子,包含品牌色彩、字體、圖片、按鈕樣式等完整視覺設計,再加上可操作的互動原型,就成為完整 Prototype。例如表單錯誤提示、loading 動畫、頁面切換效果。讓團隊或客戶能實際點擊操作,提前感受到產品大致的操作體驗,

這階段的目的是模擬真實使用情境,讓使用者和利害關係人能更直觀的理解產品最終樣貌,也方便後續進行更精準的易用性測試,可以更快獲得回饋,也能降低後期修改的成本。


8️⃣ Usability Testing

最後一步是請使用者實際操作 Prototype。常見的測試方式是設定任務,例如「請幫我完成轉帳」或「找到最近的分行地址」。觀察他們卡在哪裡、是不是誤解了某些按鈕。這些回饋會再回到流程,形成迭代。


📌 總結

以上流程聽起來很完整,但實際上每個專案的時間、人力、預算都不同。
有時候要壓縮流程,比如直接從Wireframe跳到Hi-Fi,或者只做部分測試😵‍💫。

UI/UX 流程就像一個工具箱🧰,不一定每次都要全部用上,但知道這些步驟,能幫助你在不同專案裡找到最合適的解法💪。


上一篇
Day02 | 為什麼要學 UI/UX?設計師在產品中的角色
下一篇
Day 04 | 需求訪談不只是聊天:抓住設計的第一手資訊
系列文
UI/UX 不只是漂亮!30 天讓你的設計人人都能用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