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聽到「資安標準」會想到 ISO、NIST、CISSP,但往往只看到一堆控制項與條文,卻抓不到核心。其實不管是什麼標準,背後大多都能歸納到四大資安概念:
這四塊就是資安的「基本骨架」。下面我們來看它們怎麼映射到不同標準與框架。
核心觀念:誰負責?要怎麼管理?風險如何控管?
👉 治理就是「訂規矩 + 分工 + 風險控管」,奠定資安的地基。
核心觀念:誰能進來?能用什麼?能做到哪裡?
👉 存取就是「控鑰匙 + 管大門」,避免內鬼與外部入侵。
核心觀念:出事怎麼發現?誰要應變?如何復原?
👉 事件就是「演練 + 偵測 + 應變 + 復原」,確保危機不會失控。
核心觀念:不只是自己家的規矩,還要遵守外部規範。
👉 法規就是「守法 + 稽核 + 報告」,保證你不會因為制度缺失而被罰。
不管你準備的是 NIST、ISO、CISSP、CISM,還是要應付台灣的 金管會規範,這四大領域就是共通的框架。
換句話說,當你搞懂這四塊,不管遇到什麼標準或證照,腦中都有一個「定位圖」,能快速理解這個控制項或考題是在考哪一個面向。
附件:四領域和資安領域的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