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本來只是想單純介紹滷肉飯,結果一路寫下來,硬是變成了一個 30 篇的系列。寫著寫著,也不免回到工作現場的感觸:在 IT 單位裡,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不同產業、不同規模的單位,預算差異可能天差地遠,但有幾個支出項目,幾乎是大家共同的「大魔王」。
軟體開發費
不論是內部系統還是外包專案,開發費用往往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尤其在需要持續迭代或進行客製化的情況下,費用很容易隨著需求增加而翻倍。
辦公軟體授權
像是 Google Workspace、Microsoft 365 這類套裝工具,已經成為企業標配。這些工具雖然方便,但以人頭計費的方式,對人數龐大的單位來說,一年就是幾百萬起跳。
資安軟體與服務
包含防毒軟體、EDR(端點偵測與回應)、SOC(安全監控)、紅隊演練、MDM(行動裝置管理)等。資安的重要性無庸置疑,但這些授權與服務往往價格高昂,幾乎是「必花卻很痛」的支出。
機房維護與駐點
對還沒完全上雲的單位來說,實體機房的維運成本仍然沉重。除了硬體汰換,還有冷卻、電力、人力駐點的長期開銷。
雲端運算費
對走向雲端的組織來說,雲端帳單每個月都像是開驚喜包。隨著使用量、流量、儲存需求持續成長,沒做良好的成本控管,很容易就突破預算。
以中大型單位為例,這些費用一年加總下來,超過一千萬並不誇張。如果沒有好的規劃與控管,預算就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特別在資安要求日益嚴苛、雲端應用愈來愈普及的今天,想單靠「少花」其實不容易,更需要「怎麼花得有效率」。
因此,IT 單位真的需要持續思考開源節流的方式:
說穿了,IT 部門要生存,不只是技術問題,更是資源管理的智慧。
一路從滷肉飯寫到 IT 預算,也算是一種奇妙的轉折(笑)。無論如何,這 30 篇文章總算告一段落,也希望能帶給正在面對相同問題的朋友一些啟發。最後,就祝大家在 IT 世界裡,不只能做好系統,更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錢花得有價值。
祝大家省錢成功! 🎉
最後一家來吃排隊美食
這家有名的是藥燉排骨、土虱、羊肉,滷肉飯也很讚,推推
是不是覺得30間不夠吃,我又開了新的系列再吃三十天「江湖在走,數位憑證要懂,懂得天天吃滷肉飯」
恭喜完賽,這系列真的有趣😂
感謝支持
請繼續支持新的系列再吃三十天「江湖在走,數位憑證要懂,懂得天天吃滷肉飯」
感謝
我吃飽了 超飽 這趟滷肉飯之旅抄讚
感謝從第一天就開始看
請繼續支持新的系列再吃三十天「江湖在走,數位憑證要懂,懂得天天吃滷肉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