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天我們提到,AI 需要透過資料來學習與訓練。
那麼,資料是如何一步步變成可以做出判斷的 AI 模型呢?
其實,AI 的核心是各種算法 (Algorithm),它們就是把資料轉換成模型的規則,只是這個規則對我們來說是黑盒子。
今天,我們就從 AI、ML、DL 的概念出發,了解資料如何被算法轉換成可用的模型,最終幫助 AI 做出判斷。
一、AI、ML、DL 的概念
AI(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目標:讓電腦像人類一樣做出智慧判斷與決策。
分類:
弱 AI(Narrow AI, 弱人工智慧):專注於特定任務,例如語音助理或推薦系統。
強 AI(General AI, 強人工智慧):具備像人類般的全方位智慧,目前仍在研究階段。
ML(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 AI 的子領域
透過資料訓練模型,讓電腦能從經驗中學習。
分類:
SL(監督式學習, Supervised Learning):有標註資料,學會預測或分類。
UL(非監督式學習, Unsupervised Learning):無標註資料,自動找出資料模式或分群。
RL(強化學習, Reinforcement Learning):透過獎勵與懲罰學習最佳策略。
DL(深度學習, Deep Learning) — ML 的子領域
使用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自動從資料中提取特徵。
分類:
DNN(深度神經網路, Deep Neural Network):多層全連接網路,處理一般資料。
RNN(循環神經網路,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擅長序列資料,能記住前後訊息,如文字或語音。
CNN(卷積神經網路,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擅長影像或空間資料特徵提取。
關係總結
二、AI、ML、DL 差異比較
小結
今天我們了解了 AI、ML、DL 的基本概念與差異,清楚知道它們的層級關係。後續章節將針對每個概念進行更詳細的介紹,並搭配實作範例,讓理解更具體、操作更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