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每週固定的課程之外,我很清楚自己在程式基礎上和同學之間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必須主動尋找額外的學習資源,來補足我的不足。
最方便、最快速的方法,當然就是上網瀏覽影片媒體。只要在 Google 搜尋欄輸入想學的程式語言,就能馬上找到大量的教學影片,這些影片的內容豐富又多元,也常常能看到專業的創作者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成果。不過,這樣的資源也存在一個問題:對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很多「基礎知識」往往被略過,因為創作者更傾向於講他們想分享的資訊,教學則是其次。這給我的助益較少,反而沒有幫助。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開始多花時間精挑細選真正適合自己的影片,並且把圖書館的資源也納入學習範圍,我常常在校內外的圖書館裡翻閱各種給初學者準備的程式書籍或輔助工具書。如果發現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內容是我覺得實用的,我就會直接去書店把它買下來,當作隨時能翻閱的學習夥伴。這些書有時候能在我卡關時,帶來意想不到的解答,那種突破困境的喜悅,讓我更加肯定自己堅持尋找多元資源的決定。
回過頭來看,我發現「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和「堅持查找替代方案」其實比單純的努力更重要。我無時不提醒著自己:自學 IT 的過程就像是一場長跑,只有不斷練習以及找到對的輔助工具,才能繼續持久地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