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與多位老師面談完後,就能開始評估要選擇哪位老師,甚至如果有錄取多校,可以來選擇學校,把其他較沒興趣的錄取資格放棄,讓備取生可以盡快遞補。
雖然多數人在與教授面談後,就能依照面談時的感覺得出結論,但如果有多個老師不知道如何選擇,個人建議可以參考下列指標:
- 畢業時長:雖然現在越來越少有可以兩年畢業的老師,如果無法兩年畢業,也務必選擇畢業時長穩定的老師,以免被卡住人生。
- 畢業要求:有些老師可能會要求畢業前投稿知名研討會、知名期刊一定篇數,以及是否有要求需要被接受(accept)才符合標準。
- 進實驗室時間:部分實驗室會有打卡或值班制度,需確認自己是否可以接受。
- Meeting 頻率:除了報 paper 外,建議還是要找能穩定與學生 meeting 指導論文的教授,否則下場不是你沒寫出論文,就是寫了不符合老師要求的論文。
- 實習:多數老師都不接受學期實習(產學合作除外),暑期實習則要確認老師允許,如果老師不允許暑期實習,千萬不要自己偷偷跑去。
- 薪水:老師手上如果有計畫案,通常可以發給學生薪水,但數字依照計畫數量和你能負責的工作量有所不同,如果你有經濟壓力,需要有穩定收入支撐生活,請認真評估此項。
- 老師個性:是否好溝通、是否會有奇怪的要求等等,部分可能需要透過小道消息才能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