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5
0
AI & Data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系列 第 5

[ Day 5 ] 利害關係人多到爆?專案經理的多方角力求生術

  • 分享至 

  • xImage
  •  

資料專案為什麼比 IT 專案更多利害關係人?

同樣是做專案,IT 專案開會時頂多 3~5 個人,而資料專案一開會,竟然能塞滿一整個會議室?
行銷、業務、資安、IT、法遵,大家輪流發表意見,句句有理,但句句衝突。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資料專案的利害關係人會這麼多、這麼雜、這麼難搞?


💡 IT 專案的角色清楚,資料專案卻像社區大會

先來看個對比:
在傳統 IT 專案中,常見的利害關係人其實不多,通常有三大類:

  • 需求端:通常是業務部門,提出系統需求的人
  • IT 團隊:負責開發、建置與維運系統的人
  • 使用者:實際會操作系統的人(有時和需求端是同一批人)

這種專案通常比較像是「我知道我要什麼,請你幫我做出來」的委託關係。
PM 重點是控制時程、成本與交付。

但資料專案呢?

這些人彼此可能素未謀面,卻跟這些資料都有關。。

常見的資料專案角色包括:

  • 資料產出者:上游系統或業務單位,負責提供原始資料
  • 資料處理者:資料工程師、IT 團隊,處理、轉換、清洗資料
  • 資料使用者:行銷、營運、分析師,實際分析或用來決策的人
  • 資料管理者:資安、法遵、資料治理部門,關心資料是否合規
  • 決策高層:使用報表與儀表板做策略判斷的人

這些人橫跨組織縱向(高層、中層、基層)與橫向(不同部門),他們對資料的定義、期待與焦慮,完全不同

⚔️ 衝突背後的真相:你的 KPI 不是我的 KPI

你會發現,每個部門都在堅持自己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對 PM 來說,這意味著必須在不同需求、焦慮與期望之間穿梭,協調各方,確保專案能順利推進。

舉幾個例子:

  • 資安部門 的 KPI 是「風險控管」:
    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這資料能存多久?會不會被濫用?該不該打馬賽克?」
  • IT 團隊 的 KPI 是「系統穩定」:
    他們最在意的是:「這樣的資料量會不會影響既有流程?需不需要改架構?」
  • 行銷部門 的 KPI 是「成效與轉換率」:
    他們反而希望「資料越即時越好、越細越棒、最好還能一鍵查詢」。

🏛️ 資料專案 PM 是跨部門外交官

資料專案的 PM 更像是「跨部門外交官」。任務包含

  • 協調內部部門,化解立場分歧
    資料專案常跨越行銷、IT、資安、法遵等部門。PM 需要在他們之間搭建溝通橋樑,促進資訊交流與共識形成。

  • 與其他廠商溝通,明確責任邊界
    一個資料專案常常牽涉到多家乙方。PM 要釐清責任區塊,避免「你以為他會做、他以為你會管」的模糊地帶。

  • 在多重觀點中,對齊共同目標
    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 KPI,PM 要從中找到交集,建立大家都能接受的目標與驗收標準。

  • 辨識什麼能談、什麼不能談
    有些要求是硬性規定(例如資安法規),有些只是需求提出者之偏好(例如欄位命名方式)。PM 要能區分這兩種,不要在無法妥協的點上浪費時間,或是在能妥協的議題花很多時間討論

除了上述任務,資料專案常常還出現以下狀況
- 你知道的他知道嗎?
在資訊高度不對稱的情況下,PM 應主動補充相關背景脈絡,協助不同角色之間化解理解落差。畢竟不是每一場會議,所有關鍵利害關係人都能參與,但資訊仍需要被妥善傳遞。

- 你在說什麼?
在資料專案裡,最常見的問題往往不是意見衝突,而是彼此講的根本不是同一種語言。資安講風險、行銷講轉換、工程師講欄位命名──沒有人有惡意,但都聽不懂對方的語言。PM 的責任之一,就是設法讓他們真正「聽見彼此」,用圖解、翻譯、比喻、甚至重述對方的話,讓彼此站在同一個認知基礎上。

- 聽懂了,然後呢?
就算能聽懂彼此,也不代表開會能有結果。如果會議中沒有擁有決策權的人,或沒人能提供必要的背景資訊,最終也只會討論半天、無法定案。所以另一個 PM 的關鍵任務是:事前辨識利害關係人角色,確保把該做決定的人、該補充資訊的人找進來。

🔍 如何讓專案從混亂回到正軌?

1. 把利害關係人齊聚一堂

讓大家聽見彼此的需求與限制,不然永遠只有 PM 在轉述與承擔團隊間的資訊落差。

2. 用可視化工具對齊角色的認知

像是 RACI 表、資料流向圖,把誰該做什麼、為什麼做,透過工具讓大家理解一致。

3. 在「怎麼做」之前,先問清楚「為什麼做、為了誰做」

這個步驟常被跳過,但它其實是讓大家少走冤枉路的關鍵,因為只有對齊目的與對象,才能知道哪些需求是核心、哪些是可有可無,避免浪費時間。

4. 找出共通核心需求不可妥協需求

每個人都會喊出一堆需求,但有些其實是 nice-to-have。PM 的價值就是從混亂中萃取「真正的需要」。


如果說 IT 專案像是專注蓋一棟樓,資料專案更像是規劃一整個城市。

人多嘴雜是常態,需求反覆是必然,政治協商是日常。

資料專案的成功,不只靠技術,更重要的是團隊共識。


上一篇
[ Day 4 ] 請把客戶當男/女朋友照顧
系列文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5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