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一節點,就像一顆積木;把它們連起來,才能蓋出屬於你的自動化工廠。」
我們從拼湊小零件開始,一步步搭建出能真正跑起來的自動化流程。
在前幾天的學習旅程中,我們走過了兩大主題線:
如果把這段過程比喻成蓋工廠,前期我們是在練習安裝一台台機器(節點),現在則開始讓機器們透過輸送帶(資料流)串連起來,組裝出真正的產品(長流程)。
今天,我們就要來總整理這段從節點到資料流、再到長流程的概念,幫大家把零散的知識串起來 📦
我們在 Day 16~21 學到,n8n 的主要資料是由「Array of Objects(物件陣列)」組成,每個 Object 是一筆資料,也叫做一個 Item。
處理這些資料的方法包括:
🧩 每個節點就是一顆積木,熟悉積木的形狀,是後面拼裝流程的基礎。
接著,我們也開始練習 資料格式轉換,讓資料能順利在節點之間「傳遞」:
📦 資料格式不同就像容器不同,要能在輸送帶上傳遞,就要先換成正確的容器。
我們也學會把資料存進外部資料庫,並能再取出與更新:
這讓我們可以把資料放出 n8n 的流程之外,變成長期的知識資產,不會只存在單一次的流程中。
🔁 這時流程就不再是單線,而是會「迴圈」回來重複執行,開始變得更像一條真的產線。
當資料流準備好了,我們也學會 把資料送進 AI 節點,請 AI 讀取並生成內容,例如:
🧠 這是流程進化的最後一步——讓資料產生智慧,變成能自己產出內容的工廠。
為了讓你的工廠不會「跑一跑就爆炸」,還要理解這些概念:
這些雖然看似瑣碎,卻是流程能穩定長跑的關鍵。
在 Day 15 我們整理過一些 n8n 的基礎操作(對應 text course Level 1)。
而現在,從節點、資料流到長流程,你已經達到 text course Level 2 的範圍。
課程裡還可以學習 流程除錯、效能優化,讓工廠不只會動,還要跑得穩、跑得快 🏃♀️💨
📝 筆者當初也是先亂玩、偷吃步,後來再回頭挑戰官方課程,才真正打好基礎,差異非常明顯!
既然已經走到這裡,就來挑戰看看 n8n 官方的 Level 2 認證 吧 ✨
這不只是獎勵,也能檢驗自己是否真的理解流程概念,讓未來設計更複雜工作流時更有底氣 💪
我建立了一個行銷技術交流群,專注討論 SEO、行銷自動化等主題,歡迎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加入交流。
掃QR Code 或點擊圖片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