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華科技(HiMax)(上市通訊網路;股票代號:3694)為和碩集團旗下通訊模組大廠,專注於無線通訊、物聯網模組與嵌入式系統的研發與製造。其產品廣泛應用於車用電子、智慧家庭與工業控制領域,資訊系統承載大量設計資料、客戶訂單與技術文件,屬於高價值、高敏感度的資產。
(1) 海華科技於114/07/08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所發佈之重訊:
(2) 引用民視新聞網於2025/08/08的報導: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5808W0849
本篇聚焦於海華科技在遭遇勒索軟體集團「麒麟(Qilin)」攻擊後的資訊韌性表現,特別是其即時反應、資料保護機制、通報透明度與後續風險控管。
根據報導,海華科技於 2025 年 7 月 8 日發布資安重訊,指出遭駭客入侵,資訊部門已在第一時間執行斷網阻隔並啟動防禦機制。初步評估顯示營運未受重大影響。然而,約一個月後,駭客集團「麒麟」在暗網揭露 26 份海華內部文件,引發資安界高度關注。
有關海華科技的韌性策略觀察如下:
(1) 即時斷網與防禦啟動:顯示企業具備初步事件應變能力與橫向阻隔機制。
(2) 外部資安協作:與資安顧問合作進行後續調查與處理,展現跨界協作韌性。
(3) 資料外洩風險持續擴大:駭客未提出贖金要求,直接揭露資料,顯示可能未達成談判或企業拒絕支付。
首先,我們先從2024年永續報告書來看海華的資通安全政策及管理方式:
海華科技在永續報告書當中所揭露的部分,大致上都符合要求,且海華科技能在事件發生後即通報並啟動防禦,反映出其具備基本資安制度與應變文化。然而,駭客能夠竊取大量內部文件,顯示在資料分級、加密儲存與存取控管方面仍有待加強。
首先,我們看到民視新聞的新聞報導,內容有提到的「Call Lawyer」是近期勒索軟體集團麒麟(Qilin) 所採用的一種新型策略,這不只是駭客技術的升級,更是心理戰與法律話術的結合。
那什麼是「Call Lawyer」?
「Call Lawyer」是麒麟集團在其勒索平台中提供的一項法律支援功能,目的是:
(1) 為其加盟攻擊者(Affiliate)提供法律諮詢與談判建議;
(2) 在與受害企業談判贖金時,模擬法律風險與訴訟壓力;
(3) 讓律師直接介入談判聊天室,強化心理威脅效果。
筆者參考iThome的這篇文章:https://www.ithome.com.tw/news/169710 整理出下列三點他們的操作方式:
(1) 駭客律師會評估外洩資料的法律風險,例如是否違反 GDPR、個資法、商業機密法等;
(2) 提出可能的訴訟成本、名譽損失與罰款金額,讓企業感受到法律威脅;
(3) 若企業拒絕支付贖金,律師還可能協助駭客進一步擴大經濟損害,例如公開資料、聯絡媒體或競爭對手。
這種策略比較跟其他駭客不同之處,在於首先,將法律話術武器化而不再只是技術勒索,而是另外結合法律與心理壓力,其次,模糊合法與非法邊界,對方協助駭客的律師角色,會讓談判看似「合理」,但本質仍是犯罪,最後目的就是要提升企業付贖金的可能性,尤其是對法務風險敏感的大型企業。
這種新型勒索手法提醒我們,資安韌性不只是技術防禦,更要涵蓋:
(1) 法律風險預警機制:企業需建立資料外洩後的法律應對預案;
(2) 跨部門協作能力:資安、法務、公關需能即時聯動;
(3) 談判策略與倫理準備:是否付贖金、如何回應勒索,需有明確原則與流程。
以上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