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重點學習是關於 ESP32-CAM。一開始聽到這個名字時,我腦袋裡其實是空白的,完全不知道它和「攝影機」有什麼關係,只是模模糊糊地以為這應該是一塊能拍照的電路板。深入了解後才發現,ESP32-CAM 是一款低成本、功能多樣的小型開發板,內建 ESP32 晶片並支援 Wi-Fi 與藍牙,還能外接 OV2640 攝影模組進行拍照或串流影像。它廣泛應用在影像監控、智慧家庭、IoT 專案中。
這塊板子最大的優勢是價格便宜卻功能強大,它不僅能當作一台微型攝影機,還能結合無線傳輸,將即時影像送到電腦或手機顯示。理論上,我只要準備好 ESP32-CAM、USB TTL 模組(用來燒錄程式)、以及電源,就可以開始進行實驗。但光是看到「燒錄程式」這個詞,就讓我這個完全不懂硬體的小白瞬間陷入恐慌。
對我來說,硬體世界就像是一個陌生領域。軟體的程式碼,出錯了頂多報個錯誤訊息;但硬體,一旦插錯線、接錯電流,就可能讓整塊板子「冒煙報廢」,這種不可逆的風險讓我心裡發毛。今天我試著理解接線方式:ESP32-CAM 上的 GND 要接到 USB TTL 的 GND,U0R/U0T 要和 USB 模組的 TX/RX 交叉連接,還要把 IO0 接地才能進入燒錄模式。單單這幾個名詞和步驟就讓我腦袋打結,感覺像是第一次學外語,拼命比對每個腳位符號,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插錯。
另外,電源部分也讓我很不安。資料上說 ESP32-CAM 至少需要 5V/2A 的穩定供電,不然燒錄或開啟攝影機時容易失敗。問題是,我根本不確定「至少 2A」是不是代表可以更高,還是不能超過。這種模稜兩可的資訊讓小白的我徹底困惑,只能在心裡一再提醒自己「小心、再小心」。
總結今天的學習,我對 ESP32-CAM 有了初步認識,知道它的用途與基本構造。但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硬體學習的焦慮感:那種「每一根線都像地雷」的壓力感,真的會讓人懷疑自己是否適合碰硬體。不過,換個角度想,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陌生與挑戰,才會讓我覺得一步一步突破後會特別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