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學習重點落在 GitHub 與 Codex,這對我來說都是全新的領域。
Codex 參考影片 : https://youtu.be/JHNdpjjrphA?si=F37DO8f-tHVUIrdP
GitHub 參考影片 :https://youtu.be/FKXRiAiQFiY
這兩隻都非常簡單易懂,十分推薦。
早上開始的時候,我先接觸到 GitHub 的基本操作,了解了專案協作的基本流程:從接收團隊的邀請信、匯入專案、建立新的分支開始,到提交修改後的檔案 (commit & push),再進一步學會如何透過 Pull Request 把分支內容合併到主線 (master)。過程中我才真正體會到,GitHub 不僅僅是一個放程式碼的雲端平台,更是一個能夠讓多人同時協作、版本管理清晰透明的工具。
剛開始的時候,我對「分支」和「合併」的概念還有些模糊,覺得好像只是多存了一份檔案。但實際操作之後才明白,分支就像是平行的開發軌道,每個人可以在自己的軌道上安心修改程式,不會互相干擾,而最後再透過審核與合併來統一結果。這讓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團隊專案一定要用 GitHub,不然檔案很容易版本混亂。
下午的部分,我開始嘗試 Codex。一開始我以為 Codex 就像是單純的 AI 幫忙寫程式,但實際使用後發現,它更像是一個能理解自然語言指令的「智慧助理」。例如我可以用簡單的英文或中文描述需求,它就能自動產生程式碼範例。雖然目前還在嘗試最基本的功能,但我已經能感受到這種工具能大幅提升效率,尤其是對我這樣還在學習階段的人來說,能立刻得到可參考的程式碼,少走很多彎路。
不過,學習過程中我也遇到不少挑戰。像是我嘗試讓 Codex 連上網路,這點讓我一度卡關;還有 GitHub 的操作介面,對初學者來說步驟很多,容易忘記該先做哪一個。不過正因為遇到這些小卡關,我更能體會「實際操作」的重要性,因為只有親手做過,才會真正理解文件上那些看似簡單的步驟。
回顧今天的學習,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是:開始掌握團隊專案協作的工具 GitHub,並且再次驚訝於 AI 協作程式的可能性。雖然還有很多地方不熟悉,但這些基礎就像是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我更期待未來能把 GitHub 和 Codex 結合,真正應用到我們正在進行的團體專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