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6
0
生成式 AI

從基礎概念開始了解生成式AI系列 第 6

[Day6] - 從PGC、UGC到生成式AI(一)

  • 分享至 

  • xImage
  •  

生產力是推進社會變革的根本動力,而生產工具則是衡量生產力發展水準的客觀標準,也是劃分經濟時代的物質標誌。從鑽木取火到機器大生產,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社會躍遷。自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後,網路成為連接人類社會的主要媒介,內容則是人們生產和消費的主要產品。網際網路經歷了Web1.0、Web2.0、Web3.0與元宇宙時代,不同網路形態下也孕育了相輔相成的內容生產方式,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PGC:專家創作時代
20世紀90年代,伴隨著全球資訊網的誕生與推廣,網際網路領域迎來了投資創業的熱潮,正式進入了Web1.0階段。在這個階段,一種基於「資訊經濟」的全新商業模式應運而生,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不僅提供技術服務,還能從生產與組織內容的流量曝光中獲得收益。此時的網路是靜態網路,大多數使用者只能在網上瀏覽和讀取資訊,內容的創建與發佈只掌握在極少數專家手中。不過這裡的專家未必是內容領域的專家,他們只是藉由專業的方式將資訊聚合在一起,便利地提供給使用者瀏覽,入口網站、瀏覽器、搜尋引擎是當時最主要的產品。經過專業方式聚合、篩選並呈現出來的內容大多具有專業性,是由專業人士生產的高品質內容,這種內容生產方式被稱為PGC。Yahoo的綜合指南網站以及亞馬遜的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就是典型的產品代表,前者提供包含網路圖文內容的查詢工具,後者則聚合了優質的電影、電視節目等影片內容的相關資訊。
在Web1.0階段,雖然網際網路上的主要內容大多是由專家生產的,可以說是專家創作的時代,但後來諸多內容平臺、網路媒體機構、知識付費公司的創立與發展,才真正促使現在普遍意義上PGC概念的形成。現在的PGC主要是指由專家與專業機構負責生產內容,因為他們具備專業的內容生產能力,能夠保證內容的專業性。對於內容本身是否專業或許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但人們更常從創作主體的性質來界定內容生產方式是否屬於PGC。根據創作主體過往的作品品質,人們可以更統一地界定內容的「專業性」。


上一篇
[Day5] - 讓生成式AI成為助理
系列文
從基礎概念開始了解生成式AI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