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生成式 AI,就不得不提到最具代表性的 GPT 系列模型(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自 2018 年 OpenAI 發表第一版 GPT 以來,它的演進過程展示了生成模型在規模、能力與應用上的飛速成長。
GPT-1 是開端,採用了 Transformer 架構,並透過大規模語料進行預訓練,再經由微調完成特定任務。雖然規模不算龐大,但已展現了通用語言模型的潛力。
GPT-2 的問世震驚了 AI 社群。它擁有 15 億參數,能生成高品質的文章,甚至能偽造新聞報導。由於過於強大,OpenAI 當時一度選擇延後完整釋出,以避免被惡意利用。
GPT-3 則是巨大的躍進,參數量暴增至 1750 億,能理解與生成各種風格的語言。GPT-3 不僅能完成對話,還能寫程式、翻譯、生成詩歌與文章,成為推動生成式 AI 普及的重要推手。
在 應用面,GPT 系列的能力已滲透到各種領域:
內容創作:協助寫作、生成行銷文案。
程式開發:透過 GitHub Copilot 幫助工程師提升效率。
教育學習:提供智慧助教,協助學生解題或寫作練習。
客服服務:取代傳統聊天機器人,提升互動體驗。
目前更先進的 GPT-4 在語言理解與多模態能力上有重大突破,不僅能處理文字,也能理解圖片,應用範圍更廣。
可以說,GPT 系列模型的演進,是生成式 AI 崛起的核心動力,推動了我們與 AI 互動方式的徹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