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8
0
AI & Data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系列 第 8

資料專案廠商大亂鬥:PM 的崩潰生存手冊

  • 分享至 

  • xImage
  •  

在複雜的資料專案中,許多專案經理認為最大的挑戰是需求變動,但更深層的問題其實是資訊不對稱所導致的「隱形相依性」。許多專案夥伴只看到自己的系統,卻不了解資料從上游流向下游的整個過程,導致任何看似微小的變動,都可能引發難以預料的連鎖效應。例如:上包商或其他廠商在客戶面前承諾可以做到一個新需求,卻忽略專案中資料或系統的相依性,因此衍生出更多的技術與時程風險。

當需求變更發生時,可能會導致以下狀況

  • 資料流斷裂:新增的欄位無法從上游系統取得,導致下游資料管道失效。
  • 技術債累積:為滿足臨時需求而採用臨時方案,造成未來維護的巨大負擔。
  • 責任歸屬不明:當問題發生時,各廠商互相推諉,造成專案延宕。

我們無法改變所有專案夥伴的思維,也無法控制所有可能會發生的專案變數,在這邊提供以下三個方法,來幫助專案經理面對複雜的資料專案時,可以更快速的應對需求變更。

  1. 繪製整個專案的資料流拓樸圖
    1. 這張圖可以是整個專案的宏觀視角,也可以只聚焦於「你的系統」為核心,描繪出資料如何從上游系統進入、經過處理,最終流向哪些下游系統。
    2. 它能幫助 PM 達成以下目標:
      • 視覺化風險: 當新需求出現時,PM 可以立即在圖上指出其會影響的上游與下游系統,讓所有人都清楚看到這個變動可能帶來的風險。例如,下游想新增一個資料欄位,但上游系統根本無法提供這個欄位所需的資料。
      • 建立全局觀: 讓所有專案夥伴都能快速掌握資料流的全貌,從而理解彼此的系統是如何相互依賴的,避免只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做出單方面承諾。
      • 加速影響評估: 擁有這張圖,PM 在接收新需求時能迅速判斷影響範圍,並為後續的影響評估提供具體的參考依據,大幅提升溝通效率。

https://ithelp.ithome.com.tw/upload/images/20250922/20084419b55uxfjkIA.png

  1. 定義一個明確的需求變動溝通協議
    1. 這個協議的核心精神是:任何需求變動都必須經過正式程序,而不是口頭承諾或訊息通知。
    2. 另外,可在一開始就與專案夥伴議定,當收到需求變更時,需提供專案團隊思考與評估的緩衝期,無法立即給予承諾。例如:當收到新的需求時,至少需要給處理團隊 3 個工作天進行評估,才能回覆。
    3. 協議內容則可以包含:
      • 書面化要求: 所有需求變動都必須透過正式的書面管道提出,例如電子郵件或專案管理工具等。
      • 明確的評估時程: 制定一個明確的時間框架,例如「我們會在收到需求後的 X 天內完成影響評估」,這可以有效管理各方期待,也避免立即給予承諾。
      • 多方共識: 這個協議應在專案啟動時,就與所有相關專案相關單位達成共識,使其成為所有人的共同準則。
  2. 提供正式之評估結果
    1. 當需求變動經過緩衝階段,進入正式評估後,最終的結果必須以清晰、具體的方式呈現給所有專案夥伴,確保每個利害關係人都能清楚理解,新需求帶來的成本與風險
    2. 一份完整的評估結果應該包含:
    • 評估結論
      • 方案建議
      • 效益比較與分析
    • 技術面影響
      • 例如:資料流、系統架構、程式碼是否需要調整等
    • 時程影響
      • 例如:預估工時、時程是否會有延宕之可能等
    • 資源面影響
      • 例如:新需求是否會與其他正在進行中的專案任務產生資源衝突?是否需要投入額外的人力或預算?

在複雜的資料專案中,專案經理無法避免需求變更,也無法強迫所有人都具備資料流的全貌認知。然而,透過清楚的資料流拓樸圖、建立變更溝通之協議、以及提供具體的評估結果,PM 至少可以讓「資訊不對稱」的傷害降到最低,讓專案在變動中仍能維持可預測與可控。

真正關鍵的不是防止變動,而是讓團隊在變動發生時,有一套能快速回應、有效溝通、明確決策的機制。


上一篇
[ Day 7 ] 挖掘客戶的需求,有賴彼此信任與對話
下一篇
專案中的「完成」定義:為什麼每個角色理解都不同?
系列文
資料專案修羅場,30天手把手教你暗黑求生術!!!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