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在專案裡,聽起來是個好消息,但有時卻像顆不定時炸彈。
系統工程師說:「我這邊 VM 開好了,帳號密碼也寄給你了,我的部分已經完成了。」
開發工程師:「我需要的帳號怎麼沒有相對應的權限?這樣不算完成吧?」
專案經理:「我這邊沒有收到相關的測試或操作文件,無法對外交付,這樣不算完成吧?」
「完成」(Done)這個詞,乍聽之下再簡單不過,不就是「事情做好了」嗎?但在專案團隊裡,它卻是個高度主觀、甚至有點混亂的概念。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完成」了自己的部分,看似誰都沒有錯,但沒有人能真正把事情推進下一步。
問題出在「完成」的定義,並不是客觀的,而是高度依賴角色與目標所達成的團隊共識。
角色 | 該角色認知上完成的定義之範例 |
---|---|
系統工程師 | 系統資源已建立完成,連線測試成功 |
開發工程師 | 程式能成功部署、執行、有正確的存取權限 |
測試工程師 | 完成測試並提供測試報告 |
專案經理 | 任務已達交付標準、能提供給客戶進行驗收 |
每個人都只處理自己熟悉的一段流程,卻沒有人從整體專案交付的角度去對齊這些「完成」的標準。在沒有明確共識的情況下,每個人都以自己的認知為基準,溝通自然容易出現落差。
當「完成」的定義不一致,會發生什麼事?
別再只是單方面認定「完成」
與團隊達成共識,所謂任務的完成,並不是交付者單方認定完成即可**,**而是接手者能否順利展開下一步。
為每個任務定義清楚的「完成」標準。
以資料管線交付為例
檢查項目 | 說明 |
---|---|
✅ 確認管線實作符合需求文件 | 需求欄位、邏輯、資料格式與命名規則一致。 |
✅ 已依據客戶需求完成測試,並提供測試記錄 | 含測試資料、測試成功與失敗案例、測試文件 |
✅ 說明關鍵欄位有無特殊情況 | 如欄位為 null 的原因、主鍵欄位值有重複等 |
✅ 說明目前已知之限制 | 如部分欄位為 hardcode、目前為 raw data 導入,尚未進行資料清洗等 |
✅ 列出尚需其他角色協助項目列出 | 如需資安開白名單、PM 申請權限等 |
✅ 提供程式碼或設定檔存放位置 | 讓 PM 知道程式在哪裡,有需要能 tag 給其他技術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