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 Day 7|Generation pipeline:AI 如何把知識取出來用 的內容,這邊要講到 Prompt Engineering,這邊會很重要的原因是,你要怎麼讓 AI 去懂你的問題是甚麼。
像是我們跟朋友說要不要去公館那間店吃飯,即使一個人再怎麼聰明他也不會通靈,你要跟他說明白你要吃的店是啥他才會懂,這就是為甚麼要學 Prompt Engineering 的原因。
來源:Google Prompting Essentials
我們來逐一說明這張圖片的內容
1. 任務 (Task)
先說清楚你要 AI 做什麼,包含以下內容:
2. 背景 (Context)
給 AI 足夠的細節,避免它只能靠猜,我們這邊比較一下怎麼樣算清楚的說明:
3. 參考 (References)
提供範例或資料,讓 AI 更貼近你的需求。
例如:列出過去已經送過哪些禮物,避免重複。
如果沒有現成資料,也可以直接丟一個抽象的需求,讓 AI 發揮創意。
4. 評估 (Evaluate)
生成的結果要記得檢查:
5. 調整 (Iterate)
結果不理想很正常。可以補充更多細節、換一種問法,或拆小步驟再請 AI 嘗試。
不要怕修改,調整就是 Prompt Engineering 的日常。
我自己也覺得 Iterate 是 Prompt Engineering 最重要的環節,就跟我們在請 AI 幫我們修正程式的時候,他可能不清楚你的指令,你可能自己也要對你的程式碼有所理解才能對症下藥,找到問題點去問,當 AI 陷入迴圈的時候,你要要試著叫他轉換一下思維,看可不可以換個方式找到突破口,畢竟現在 Vibe Coding 也是趨勢,希望大家在使用 AI 的時候也能去反覆嘗試跟紀錄,這樣也有助於學習如何下 Prompt。
最後記住一句話:「Thoughtfully Create Really Excellent Inputs」——只要 Prompt 設計得好,產出的結果自然不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