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29
1

特務 K 想想他大概了解夠多和電腦有關的問題了,想來了解有關人的。

「你們都怎麼進到這個圈子的?一般人是要怎麼參與呢?要怎麼有效率的吸收技術知識呢?」特務 K 問。

「這是個好問題,我們分別說明」小雨說。

社群資源

要開始學習的話,最好的方式就是接觸人。

在台北的朋友比較幸運,有每個月定期的活動。會有人分享協議層的議題或是去中心化金融的議題。 ^ETHTaipei

大家人都很好,都很樂意分享知道的事情。

當然區塊鏈的內容又多又雜,許多簡單的話題容易展開成複雜的討論。適度建立邊界,並適時地暫停是重要的。

有志於此的讀者需要以長跑的節奏看待各種議題。

自己建立社群與讀書會,也是個很好的學習方式。廣播、電視機、網路、大型公開線上課程、大型語言模型出來之後,大家都說會顛覆教育模式,但人們最終都還是坐在教室裡學習。這是因為學習是一件需要用力的事情,需要人們一起的互相監督和支持。 ^derek

國際資源

有能力閱讀英文的話,在學習上非常有幫助。

許多最能把觀念講清楚的文章是用英文寫就。世界上最厲害的團隊也是以英文發表論文或資訊。

當然現在機器翻譯的技術非常先進,有些文章能夠馬上翻譯成通順的中文。

不過讀者可能有那麼一天需要口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合作。能夠通順的使用英文會容易很多,減少許多工作誤會。

有能培養英文能力的機會不要錯過。

多會幾種外語,更能與不同地方的人深度交流。

以太坊算有某種「官網」: https://ethereum.org 。內容是社群維護的,建議可以從這邊出發。

有能力可以出國的話,建議多到國外看看,與不同國家的社群交流。

以太坊每年會有些大活動,例如 Devcon 或 Devconnet 。^devconnect 時間大約會是在 10~11 月時候。這些活動會有上千人參加,是高品質的開發者活動。財務與簽證會有相關補助,可以留意相關資訊。也能以志工方式參加,來減少旅行開銷。

本地資源

台灣也有許多人就以太坊這個主題撰寫文章。

我們把類別限縮在技術主題,以及有系統聚集的專欄。非技術類的主題,以及個人的部落格還有很多。

貢獻

能夠寫一點程式的話,會讓讀者的技術之旅順暢許多。能懂點函式、迴圈概念,在瞭解複雜的電腦架構時,少費很多冤枉的時間。因為所有技術文件在撰寫時,都會假設讀者已經具備某種基礎。

試著去一些專案的 Github 頁面,把專案複製(Clone)下來,並試著建置。找找看有沒有 好上手的待辦事項(Good First Issue),通常樂於引入新開發者的開源專案會花點時間創建那些。試著理解專案,並發出 合併請求(Pull Request)。這對新手不會是一個容易的過程,中間會遇到很多挑戰。許多挑戰可能日後都不會覺得是什麼,但在新手時期會卡很多時間。

那些手作的經驗非常重要,實際操作程式碼才能了解各種重要細節與問題。才能掌握必要的 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

能夠成功完成一個開源專案的貢獻,便是成為開發者的一個重要進步。

如果寫程式是一件太複雜的事的話,另外一種貢獻方式是 翻譯。各種專案的官方網站或文章,常有翻譯需求。有些關鍵的部落格文章,作者也會歡迎有人聯繫幫他譯為外文。最後是有些知名專案的使用者介面,也有國際化的需求,有些會偏好社群的志願者協助翻譯。

最後一種是試著寫文章。或者是到技術社群活動,分享學到的新知識。

以上講的大概都是無償的活動,但能夠精進自己的技術理解與能力。

如果讀者有志尋找有薪工作,除非本身已經具備某種專長,否則要直接尋找有薪專案並不容易。公開的貢獻是一種公開的能力展示,人們不需要對十家公司寫十種履歷,一次公開貢獻就是工作能力與完整工作流程的展演。

惡意

因為區塊鏈牽扯金錢,因此與其他開源社群不同的是,讓人痛失錢財的惡意無所不在。

在各種社群網站,常有壞人假裝是錢包客服騙錢,或假裝錢包掉私鑰要騙人救援。

留心各種看到的訊息。

技術知識是某種保護,但不能過度倚賴。即使是十年經驗的資安開發者也會 被駭

壞人的專業,也是一種需要尊重的專業。不能輕忽。

心理調適

區塊鏈的圈子有很多創新,每天看到新資訊會長期處在焦慮之下。

面對新資訊

如果讀者第一次感受到資訊量的龐大,那讀者很大機會要調整自己處理和消化資訊的方式。

要不專注一小塊領域,要不不要要求全面的掌握。

會有那麼一個時候,知道自己有很多無知。這不僅會影響自己,也會影響與他人的互動。

人們會陷入一種,要不是和知道太多的人互動,或是知道太少的人互動。生活中,理解層次差不多的人比例變少了。

適度的接受自己的無知,與他人的無知。這是一回事。

但要抓到對話中要分享多少細節的程度,變難了。

一般來說,技術分享的時候可以挑最基本最簡單的東西講,因為那對其他人來說已經太多了。

工作模式

如果加入一個遠端工作的團隊,甚至會需要在半夜或是清晨,或是不規律的時間和團隊或客戶開會。生活作息會亂掉,很不舒服。

圈子裡最不缺的也是一堆工作狂。他們以年輕時就應該拼命衝刺為口號。又或深信 十倍產出工程師(10x engineer)這種概念,認為產業裡或團隊裡要有這種一人打十人的工程師。也有聽說過有些團隊應徵要求成員必須以工作第一為條件。

也許有人真的有辦法過那樣子的生活,或是有那樣的人生目標去追求。但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在那樣子的心態下生活是很危險的。職業倦怠(burnout)是人們常常發生的情況。

也有人提倡 一倍產出工程師(1x engineer)這個概念,好好寫文件、測試、程式碼。一人做事,就是一個人的產出。長遠的產出由無聊的日常所累積。

長跑的節奏很重要


上一篇
以太坊到底是什麼?五個角度重看這台世界電腦
系列文
那個有好多好多節點的電腦調查報告29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