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是介面中最直覺、最能瞬間影響使用者感受的元素。它能傳達情緒、建立品牌記憶,也能直接左右操作的效率。而在實際體驗中,顏色與 icon 往往搭配使用,成為「訊息的快速捷徑」。
顏色是使用者進入介面的第一印象,甚至會在一秒內左右他們對產品的信任感。
顏色是品牌識別最直覺的語言。像是 LINE 的綠色、Facebook 的藍色,使用者看到顏色就能聯想到品牌。若設計時顏色不統一,使用者可能會懷疑「這是官方的嗎?🤨」進而降低信任。
顏色可以營造視覺的優先順序,引導使用者行動,讓使用者聚焦在主要任務,例如:
主要操作:用品牌主色或鮮明色
次要操作:使用較中性色或淺色
警告/錯誤:紅色立即吸引注意
當顏色分配不明確時,使用者會不知道「我要先點哪裡?」
顏色對比不足容易造成閱讀困難,尤其對於視覺障礙使用者。例如灰色字搭配淺灰底色,雖然「美觀」,卻可能讓人不易辨識內容。
顏色不是每個人都能一樣感知。色盲或弱視使用者可能分不出紅色和綠色,因此設計時要考慮:
是否有足夠的對比度 ( WCAG 建議 4.5:1 以上 )
Figma 選色器可以直接檢查顏色是否有符合對比度
是否搭配其他線索,例如 icon、文字提示,而不靠顏色傳達訊息
👉 舉例:一個常見錯誤是「確認」和「刪除」按鈕只靠紅綠區分,對色盲使用者來說,兩個按鈕長得一樣 → 這時候就需要 icon(✔、🗑️)或文字加強。
icon 在 UI 中扮演的是「視覺加速器」的角色。
太抽象的 icon 若沒有被廣泛使用,可能反而造成理解困難。
設計師要在 「通用性」和「直覺性」間取得平衡 ,必要時加上文字標籤,避免誤會。
設計上應避免”非”常見的icon,太抽象的 icon 會增加使用者的理解負擔
若按鈕以純 icon 呈現,務必搭配 Tooltip(滑鼠 hover 時顯示功能名稱),避免使用者不清楚這個按鈕的作用。
設像是 iT 邦幫忙 網頁右上角的 icon 功能按鈕在 hover 時會顯示名稱,幫助使用者理解
顏色、icon 並不是裝飾,而是體驗的語言。它們可以傳遞情緒、降低學習成本、引導行為,甚至影響使用者對產品的信任感。
所以我們不只是選一個「好看」的顏色或符號,而是去思考:
當我們開始把顏色與 icon 視為體驗中的角色,而不只是視覺元素時,UI 才能真正與 UX 接軌,讓設計從「漂亮」進化到「好用、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