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醫材(櫃生技;股票代號:6612)為台灣上櫃公司,專注於生醫材料與眼科醫療技術,其海外子公司 AST VisionCare Inc.(ASTVC-US)在美國從事相關投資與合作。該集團涉及跨境資金流、技術授權與股權管理,資訊安全與財務控管直接影響企業信任與永續經營。
(1) 奈米醫材於114/09/08在公開資訊觀測站所發佈之重訊:
(2) 引用2025/05/20 iThome報導:https://www.ithome.com.tw/news/171077
根據報導,ASTVC-US 遭遇商業郵件詐騙(BEC)攻擊,駭客冒用該公司名義,向合作夥伴 Millennium Biomedical Inc.(MBI)發送偽造匯款帳號的電子郵件,導致原本應匯入 ASTVC-US 的資金誤匯至駭客控制的帳戶。損失金額高達 140 萬美元。
韌性挑戰重點如下:
(1) 電子郵件驗證機制不足:駭客能成功偽造信件,顯示 SPF、DKIM、DMARC 等防偽技術可能未全面部署。
(2) 跨境資金流風險控管薄弱:BEC 攻擊針對的是「人與流程」,顯示企業在財務流程中缺乏多重驗證與異常警示機制。
(3) 子公司資安治理落差:母公司雖具備資安制度,但海外子公司可能未同步落實,形成治理斷層。
本次資安事件,主要係假郵件所引起,因此檢視奈米醫材2024年股東會年報,有關資安管理在郵件安全防護的措施,根據年報,公司是有加入偵測偽造電子郵件閘道的功能
。資料如下圖所示:
此次有關奈美醫材重要子公司MBI發放股利給ASTVC-US過程當中,發生匯款至冒名虛假帳號,根據2024年股東會年報顯示,MBI併入ASTVC-US時間為2024年7月,截至本次重訊發布時間併購時間其實已超過一年時間,相關資料如下圖:
因此,根據「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第五條第二項規定,「公開發行公司應考量公司及其子公司整體之營運活動,設計並確實執行其內部控制制度,且應隨時檢討,以因應公司內外在環境之變遷,俾確保該制度之設計及執行持續有效。」因為此次發生的問題是在於子公司(已併入超過一年以上,稽核報告查核,應該在該年度就已經納入子公司稽核
),所以內部稽核單位,應該在子公司查核時,馬上確認子公司是否有導入如母公司奈美醫材郵件閘道監測系統,並且加強有關子公司資安方面的稽核,如果有問題,應提出相關缺失報告,並追蹤該善情況,當然,如果當時查核時,未發現缺失,後續就要針對此次事件,加強子公司資安查核,以維護公司整體的資訊韌性。
電子郵件真偽不只靠偵測系統,同時也應該於公司制度之內,建立再確認的規定,尤其應該加強宣導所謂「社交攻擊」的問題,針對該事件,還是建議公司能注意以下各個層面的解決方案:
(1) 全面部署郵件防偽技術(SPF、DKIM、DMARC),防止信件偽造與冒名。
(2) 建立跨境資金流多重驗證機制,如匯款前電話確認、雙人授權、異常行為警示。
(3) 推動子公司資安制度同步化,納入母公司治理架構,定期稽核與演練。
(4) 強化員工資安意識訓練,特別針對財務、法務與高階管理人員進行 BEC 防範教育。
ASTVC-US的BEC事件不只是一次財務損失,更是企業資安韌性與治理一致性的警訊。在全球化營運架構下,資訊韌性不只是技術防禦,更是制度設計、流程控管與文化內化的整合工程。唯有從母公司到子公司全面升級,企業才能真正建立抵禦風險、快速回復並維持信任的能力。
以上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