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0
0

前言


前面我們已經利用 4 篇篇幅聚焦在需求整理,本篇將探討如何「驗證工具可用性」,如何確認開發出來的工具是好用的?

內文


在與身為排班負責人的水獺不斷訪談(aka 聊天打屁)的過程,我可以從側邊更了解他所待的餐飲業以及排班過程遇到的煩惱。

比方說現在他就遇到過去這個月排完的 3 周班表高估了每人在當月的休息日數,導致接下來 2 周的班表,有些人的休息日只剩一天甚至不到,因此在他煩惱一個晚上,班表怎麼排就是會讓同事連 5 連 6 工作(當下的他超級苦惱,白天一直跟這些同事道歉),決定隔天與區經理討論是否可以用他想到但執行可能需要被長官首肯的方法。這時候如果有個工具可以直接判斷每人當月可休息天數並且能有防呆機制,那這時候的水獺就不會一顆頭抱著燒,而是跟我一起投入楓之谷的懷抱。

同樣地,一個工具好不好用,除了需要需求分析如同畫好藍圖的步驟,也需要作為鐵尺圓規的驗收標準,將腦中的想像落地。

在水獺朋友的案例來說,他的驗收標準就是:工時、公式、假別計算

  • 工時:什麼是計算正確?一天需要至少完成 8 小時的上班工時,標準空班休息時間要為 2 小時;每天拆有早班和晚班,每班個別至少要多少正職
  • 公式:工具能具有自動計算工時
  • 假別計算:根據行政院的假別給予每人每周尚有哪些假需要休掉

PRD 節錄 - 第五部分

5. 驗收標準

(如何確認工具好用?)

  • 時間與成本(例如:是否能縮短排班時間?人力成本是否降低?)
  • 工具是否能符合規則並正確輸出?
  • 使用者是否能輕鬆上手?

上一篇
[09] 訪談過程 - 工具對應
系列文
生成式 AI 生產力挑戰:30 天從需求打造工作凱瑞工具10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