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6
1

四個巨人與 AI‧Data 的智慧之門

在知識的國度裡,矗立著四位巨人,他們各自守護一扇智慧之門。這些門不是用劍與盾才能打開,而是需要 AI 與 Data 的力量。數據(Data)是巨人的眼睛,看清資源、成本、需求與路徑;AI 則是巨人的大腦,能用模型與演算法推理出最佳選擇。資格考的四大題,就藏在這四位巨人的試煉之中。

題目 巨人故事 解題過程 重點 白話意義
Linear Programming (LP) 巨人要分配糧食與木材,用數字算出最大利潤 設變數 → 寫目標 (Max 利潤) → 加限制 (資源有限) → 非負限制 四要件:變數、目標、限制、非負 如何在有限資源下,獲得最大價值
Integer Programming (IP) 巨人蓋倉庫,只能選「蓋/不蓋」,不能 0.5 設 0-1 變數 → 寫成本目標 → 每村民必須被服務 → (y_j∈{0,1}) 重點是「整數限制」,常用 Branch & Bound 全有或全無的決策問題
Game Theory 兩個巨人爭土地,選合作或搶奪,找出穩定策略 畫支付矩陣 → 標最佳反應 → 找 Nash Equilibrium 均衡定義:「沒人想單方面改變」 模擬競爭或談判的穩定狀態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VRP) 巨人派車送果實,每車有容量,規劃最佳路線 設 (x_{ij}) 變數 → 目標最小距離 → 限制:一次性、容量、回倉庫 VRP = 多車版 TSP + 容量限制 物流派車問題,省成本、省時間

🪢 第一巨人: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ming, LP)

巨人要在村莊裡分配糧食與木材。他想讓「利益最大」,卻受限於資源。巨人把「要生產多少麵包和桌子」寫成數字,用線性的公式計算。

AI 與 Data:Data 提供資源數量與限制,AI 幫巨人建立模型並快速算出最大利潤。

考試對應:會考「如何定義變數、目標函數與限制式」。

意義:這是「有限資源下,如何最有效率地使用」的智慧。


🧱 第二巨人:整數規劃(Integer Programming, IP)

巨人想蓋倉庫,但倉庫不能蓋一半,只能蓋或不蓋。他把這個選擇寫成 0-1 整數變數,交給 AI 幫忙透過分枝限界法,找到最低成本的決策。

AI 與 Data:Data 告訴巨人需求量與成本,AI 用演算法剪枝,把不可能更好的選擇刪掉。

考試對應:會考「0-1 整數變數建模」與「分枝限界法的截枝條件」。

意義:這是「全有或全無的決策」,貼近現實。


⚔️ 第三巨人:賽局理論(Game Theory)

兩位巨人爭奪河邊的土地,他們可以選「合作」或「搶奪」。巨人們畫出支付矩陣,觀察在不同選擇下的收益,最後發現沒有人願意單方面改變策略時,就到了均衡。

AI 與 Data:Data 蒐集不同策略的報酬,AI 透過模擬和演算法找到納許均衡。

考試對應:會考「支付矩陣的解讀」與「Nash Equilibrium」。

意義:這是「互動中的平衡點」,幫助我們理解競爭或談判。


🚚 第四巨人:車輛途程問題(VRP)

巨人要把果實送給村民,手上有很多車,每輛車都有容量限制。AI 幫巨人決定哪台車該去哪些村民家,走哪條路最短,最後所有村民都被服務到。

AI 與 Data:Data 提供地圖、距離、需求,AI 用啟發式與優化方法規劃路線。

考試對應:會考「VRP 的建模:每客戶一次、容量限制、回到倉庫」。

意義:這是「物流配送的智慧」,直接影響效率與成本。


🤖 貫穿的核心:AI 與 Data

這四位巨人其實都是一種數學模型的化身:

LP:資源配置

IP:全有全無的選擇

Game Theory:互動中的平衡

VRP:物流與派車規劃

不管是哪一題,背後的模式都是一樣的:
👉 Data 進來 → AI 建模與求解 → 做出最優或近似最優的決策。

就像巨人用眼睛看清世界(Data)、用大腦思考最佳策略(AI),我們也能在資格考與現實世界裡,用 AI 與 Data 貫穿四大試煉,打開智慧之門。


🪢 第一巨人:線性規劃(LP)

巨人家裡有米和木材,他想做麵包和桌子去賣。可是米有限、木材有限。
於是巨人拿出小本子,把「做幾個麵包、幾張桌子」寫下來,算一算怎麼用最少的資源賺最多的錢。
👉 這就是 線性規劃:用數據(米、木材)配合 AI 算出最佳組合。


🧱 第二巨人:整數規劃(IP)

巨人想蓋倉庫,可是倉庫不能蓋一半。要嘛蓋、要嘛不蓋。
他就在圖上寫「1=蓋」「0=不蓋」。
AI 幫巨人試來試去,最後找到「花錢最少但村民需求都照顧到」的方案。
👉 這就是 整數規劃:數據告訴我們需求和成本,AI 幫忙做「要或不要」的抉擇。


⚔️ 第三巨人:賽局理論(Game Theory)

兩個巨人都想要河邊的土地。他們可以選擇「合作」一起種田,或是「搶奪」互相爭地。
他們畫了一張表,寫下不同選擇下各自得到多少收益。
最後,他們發現有些情況下,誰都不會想改變自己的選擇——那就是穩定的結局。
👉 這就是 賽局理論:數據是收益表,AI 可以模擬大量情境,找出 Nash 平衡。


🚚 第四巨人:車輛途程問題(VRP)

巨人收穫了一大堆果實,要派車送到不同的村民家。
可惜車子數量有限,每台車也不能裝太多。
他必須規劃「哪台車去送誰」「怎麼走路最省油」。
AI 幫巨人看地圖和需求數據,算出最省成本的路線。
👉 這就是 VRP:多台車的送貨問題,比 TSP 的「一台車繞一圈」更貼近現實生活。


🤖 小結:AI 與 Data 的角色

這四位巨人的故事,其實就是數學建模的縮影:

Data 是村莊的「真實狀況」:米、木材、成本、村民需求、地圖距離。

AI 是巨人的「腦袋」:把資料轉成模型,算出最佳的資源分配、決策方案或路線規劃。

👉 白話一句話:Data 讓巨人看清世界,AI 讓巨人找到最聰明的答案。

四個巨人故事


🪢 第一巨人:線性規劃(Linear Programming, LP)

故事
在村莊裡,巨人要分配糧食與木材。他想「多賺點錢」,但糧食和木材有限。巨人把「要生產多少麵包和桌子」寫在沙地上,用數字算出最能增加財富的組合。

巨人解題過程

  • 決策變數: = 麵包數量, = 桌子數量
  • 目標:最大化利潤 Z = 3x₁ + 5x₂
  • 限制:
    • 麵包和桌子加起來不能超過糧食庫存
    • 工匠時間也有限

考試重點
LP 一定要有:變數、目標、限制、非負。

白話與意義
👉 線性規劃就是「巨人要怎麼用有限資源,換到最大的價值」。


🧱 第二巨人:整數規劃(Integer Programming, IP)

故事
巨人想蓋倉庫。問題是:倉庫不能蓋一半!要嘛蓋,要嘛不蓋。巨人把這件事寫成數學,只能選 0(不蓋)或 1(要蓋)。

巨人解題過程

  • 變數: y_j ∈ {0,1},代表倉庫要不要蓋
  • 目標:最小化總花費
  • 限制:每個村民都要被服務到

考試重點

  • 整數規劃的關鍵:0-1 限制
  • 解法常用分枝限界(Branch & Bound)

白話與意義
👉 整數規劃就是「巨人面對不能切一半的決策,要做出全有或全無的選擇」。


⚔️ 第三巨人:賽局理論(Game Theory)

故事
兩個巨人爭奪河邊的土地。他們可以「合作」或「搶奪」。巨人畫出一張表格:如果兩人合作,各自收益不錯;如果一方搶奪,另一方就吃虧。最後他們找到一種平衡,沒有人會單方面改變決定。

巨人解題過程

  • 玩家:巨人 A、巨人 B
  • 策略:合作/搶奪
  • 工具:支付矩陣
  • 找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

考試重點
策略互動 → 均衡定義:「沒人想單方面改變」。

白話與意義
👉 賽局理論就是「巨人之間的互動規則,決定了最後大家會怎麼穩定下來」。


🚚 第四巨人:車輛途程問題(VRP)

故事
巨人要把果實送給村民。他有好多車,每輛車都有容量限制。巨人必須規劃:哪台車去哪些村民家、走哪條路最短,才能省時間又不超載。

巨人解題過程

  • 變數: x_ij = 1 表示車從 i 到 j
  • 目標:最小化總距離
  • 限制:
    • 每個村民都要被送到一次
    • 車子不能超過容量
    • 要回到倉庫

考試重點
VRP = 多車版 TSP + 容量限制。

白話與意義
👉 VRP 就是「巨人用數學幫貨車排班,讓物流最有效率」。


🎯 總結

  • LP 巨人:分資源 → 最大利益
  • IP 巨人:做選擇 → 要或不要
  • Game Theory 巨人:互動 → 找平衡
  • VRP 巨人:派車 → 省時間省成本

上一篇
🌏 博弈論的啟示:博士班決策與台海局勢的平行宇宙
系列文
AI 與統計在醫療與長照的應用:連結教育、收入、婚姻與居住,建構健康與照護決策支持16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