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6
1

生成式 AI 與生物資訊的交響曲
——聽許藝瓊副教授〈生物資訊技術之應用〉演講有感

前言

在 2025 年 9 月於輔仁AI專家舉辦的講座中,我有幸聆聽中央生醫科學工程系 許藝瓊副教授的演講,主題為〈生物資訊技術之應用〉。這場演講不僅展現了當代生物資訊的專業技術,更讓我聯想到生成式 AI(Generative AI)如何成為推動生命科學的重要引擎。本文便是基於這場演講的啟發,將教授所談的技術用生成式 AI 的視角進行反思與串聯。


生物資訊的資料洪流與生成式 AI 的「理解」

演講中,多次提及基因定序(Gene Sequencing)與癌症研究。定序數據龐大且複雜,往往難以僅靠傳統統計方法處理。這讓我聯想到生成式 AI 的大規模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它能在龐雜的語料中,透過深度學習生成有意義的文本。同樣的邏輯,若將 LLM 的概念應用於基因定序資料,我們也能讓 AI「理解」DNA 的序列模式,甚至生成可能的基因變異預測,輔助研究者找到關鍵突變點。


癌症研究:從資料到模擬的生成能力

教授提到癌症轉移的動態研究與臨床樣本分析。傳統上,科學家需要逐一驗證轉移機制,但生成式 AI 的強大之處在於能進行模擬(Simulation)。就像 ChatGPT 能生成不同情境的對話,生成式 AI 也能建立癌症細胞擴散的模擬模型,幫助醫師在虛擬環境中「預演」不同的治療方案。這種能力,不是取代實驗,而是加速假設的驗證,就像一位能不斷給研究者靈感的助手。


器官晶片與 AI 模擬:生成「實驗場域」

演講中提及器官晶片(Organ-on-a-chip)與動態培養(Dynamic Culture)。這讓我想到生成式 AI 在科學中的另一種角色——創造「虛擬實驗場域」。過去我們需要大量動物實驗,如今若能透過 AI 建立模擬環境,不僅能降低倫理爭議,也能提升效率。這與生成式 AI 在虛擬場景建模上的應用如出一轍:我們輸入條件,AI 便能「生成」出對應的虛擬器官反應模型,成為科研的輔助工具。


生物資訊的跨域整合與生成式 AI 的「多模態」特性

許教授分享了臨床樣本數據、藥物反應分析等案例,這些資訊來源於不同維度:基因表現、臨床診斷、患者反饋。這讓我聯想到生成式 AI 的多模態能力(Multimodality)。正如 GPT-5 可以同時處理文字、圖片、聲音,生物資訊的挑戰也是如何讓多元數據交互驗證。生成式 AI 的特點正好呼應這一需求:它能在跨資料型態中找到潛在的模式,生成跨域的洞察。


專業名詞小辭典

基因定序(Gene Sequencing):讀取 DNA 或 RNA 中的核苷酸序列,用來研究基因結構與功能。

癌症轉移(Cancer Metastasis):癌細胞離開原始腫瘤,透過血液或淋巴擴散到其他部位。

器官晶片(Organ-on-a-chip):利用微流體技術製作的晶片,可模擬器官的功能,用於藥物測試與疾病研究。

動態培養(Dynamic Culture):在培養細胞時,模擬體內的流體與機械環境,提升實驗的真實性。

多模態 AI(Multimodal AI):能同時處理多種型態的數據,如文字、影像、聲音,並生成綜合性的輸出。


結語

這場由許藝瓊副教授帶來的**〈生物資訊技術之應用〉演講**,讓我深刻體會到:生成式 AI 並不是生物資訊的「外來者」,而是它的潛在共舞者。當基因定序的資料不再只是靜態數字,而能被 AI 生成新的解釋;當癌症治療的假設能在虛擬空間被快速模擬;當跨領域的數據能透過 AI 多模態處理而生成新的洞察——這不僅是科技的融合,更是未來醫療與科研的新契機。


巨人的故事:生物資訊與生成式 AI

在一個遙遠的國度,住著一位肩負重任的巨人。巨人守護著一座「生命之城」,而城裡隱藏著無數的秘密。

基因定序:巨人讀取的古老卷軸

有一天,巨人發現了一卷卷寫滿神秘符號的古老卷軸。這些符號就是基因定序(Gene Sequencing),它記錄著每個生命的起源與藍圖。巨人需要逐字解讀,才能明白生命的密碼。

癌症轉移:暗影軍隊的侵襲

然而,生命之城並不平靜。城外有一支會變幻的暗影軍隊——這就是癌症轉移(Cancer Metastasis)。它們能從一座堡壘悄悄移動到另一座堡壘,讓守城的士兵難以防範。巨人必須用智慧來預測它們的路徑,否則整個城池都會陷落。

器官晶片:小小世界的模擬城

巨人為了鍛鍊自己,建造了一個縮小版的城市模型——這就是器官晶片(Organ-on-a-chip)。在這座微縮城裡,可以模擬真實的呼吸、血液流動與心臟跳動,讓巨人不用每次都冒險進入戰場,就能觀察生命的運作。

動態培養:城池裡的流水與風

可是,一座靜止的模型還不夠真實。於是巨人引入了河流與風,把這個小城變得會「呼吸」與「流動」——這就是動態培養(Dynamic Culture)。當模型有了動態的環境,巨人就能更清楚地看到生命如何隨著力量而改變。

多模態 AI:智慧神諭的水晶球

最後,巨人來到了一座神殿,裡面有一顆能同時看見文字、圖像與聲音的水晶球,這就是多模態 AI(Multimodal AI)。它能把不同的訊息編織成一幅完整的圖景,就像預言般告訴巨人如何守護生命之城。


結語

巨人的冒險,就是科研的旅程。
基因定序是讀懂古老卷軸的起點,癌症轉移是必須擊退的暗影軍隊,器官晶片與動態培養是巨人打造的訓練場,而多模態 AI則是賦予巨人全局視野的水晶球。在科技與生成式 AI 的輔助下,人類就像巨人一樣,能看見更深的生命奧秘,也能更勇敢地守護健康的未來。


上一篇
🚐 生成式AI幫忙解VRP:一台小貨車與防疫物資的智慧冒險
下一篇
🤖 生成式AI幫忙做整數規劃:不同AI像不同大腦一起想辦法
系列文
生成式 AI 在醫療與長照中的應用:從照顧紀錄、健康教育到生命故事保存,提升社工與照護效能。2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