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1
0
生成式 AI

「打造專屬小幫手:生成式 AI 的從零到一實戰」系列 第 11

RAG 是什麼?為什麼小幫手需要它?

  • 分享至 

  • xImage
  •  

昨天我們試了「直接餵資料」的方法,讓 AI 具有根據我們提供的內容回答問題的能力。不過,假設今天資料量一多的話(例如整本書、幾百篇文件),我們不可能每次都把全部內容丟給模型吧?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更聰明的方法──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檢索增強生成)。

RAG 的流程其實很好懂:

先檢索(Retrieval):當使用者問問題時,系統會去資料庫裡找出最相關的幾段內容。

再生成(Generation):把這些內容和問題一起丟給模型,請它基於資料來回答。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

避免亂答:AI 不會靠猜的,而是根據提供的資料回應。

省 Token:不用把整本書都丟進去,只丟最需要的幾段。

舉個例子,如果你做了一個「旅遊小幫手」,RAG 可以先從旅遊文章或官方資料庫裡,抓出「台北夜市」的相關段落,再讓 AI 幫你生成推薦行程。這樣結果會又準又自然。

所以說,RAG 就像是替 AI 加了一個「圖書館搜尋員」──先幫它找好需要的資料,再讓它回答問題。沒有這個步驟,AI 就只能憑印象亂講;有了 RAG,它就能真正結合知識庫,變得更可靠。


上一篇
串接外部資料來源(簡單範例)
系列文
「打造專屬小幫手:生成式 AI 的從零到一實戰」11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