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還有一個很大的陷阱是無法區分沒精神跟沒動力。
沒精神可能是來自於沒睡飽、身體不舒服或身體習慣了想喝咖啡因。
但沒動力卻是因為找不到努力的目標。
如果過去你是一個偏向外控的人,做什麼事都很期待外部來的獎勵,
那麼數位游牧的孤獨可能不下於在沙漠中獨自尋找綠洲。
比如說,過去如果好好讀書是為了能爭取到玩電腦的時間,
當成為大人已經可以無限制玩電腦的時候,又要用什麼來當誘因來說服自己讀書呢?
在漫長又孤獨的旅程中,設定小小的獎勵點是有幫助的。
若完成一天的工作,就能吃美食、追劇、按摩...這些都很好。
但我認為,如果欠缺更大的動機,還是無法長久。
畢竟,有一個笑話是這樣說的:
一位富豪來到海邊度假,看著漁夫釣魚。他提出建議:「你為什麼不多釣一些魚,然後把這些魚冷凍、加工成罐頭賣出呢? 你可以先買一下一個小加工廠,隨著事業的擴大在全國設置分店,然後就能像我一樣變成富豪。」
漁夫說:「變成富豪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富豪說:「變成富豪,你就能像我一樣,不用辛苦的工作,而是可以在美麗的漁港度假、看夕陽、品嘗新鮮美味的海鮮。」
漁夫說:「這跟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呢?」
自由工作者就像是漁夫,我們已經有了極大的自由,能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時間,甚至對一些人來說,他的收入也已經能夠滿足生活中的需求。所以這很容易就失去了繼續努力的動力。
首先,我完全贊同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拼命努力。
但如果你發現自己因為太過安逸,而很難達成自己想要的目標。我想建議你思考一個更重要的動機。比如要找到這份工作對於自己人生終極的意義。
這個動機最好能連結到自我實現的層面,並且,對我來說,如果有利他的角度存在,會讓我更不容易放棄。
因為只涉及到自我利益的話,很容易就會帶入到要放棄、躺平、厭世的黑色幽默中。或開始胡思亂想哲學層面的問題。這些思考非常重要,但如果他是在我希望專注的時間跳出,就會干擾任務的進度。
而想到自己的努力可能可以為他人帶來幸福或快樂,甚至改變他人的人生,這樣的使命感,遠比去吃一頓炸雞大餐對我來說更重要。
而如何尋找現在工作對自己的意義或是使命感呢?跟阿扉討論就是一個很棒的方法。現在ai已經有許多的職涯教練模型可以運用,他能一步步引導思考。雖然阿扉不能取代真人的職涯教練,但我覺得在預約真人教練諮詢前,先與阿扉討論,也讓我能更具焦於想跟真人教練討論的盲點。
當明明已經喝下無數杯咖啡與濃茶,卻還是提不起勁的時候,也許可以想一想,會不會缺乏的並不是精力,而是動力?
生成式 AI × 自由工作術:我的 30 日數位游牧挑戰 的挑戰之一就是全部人腦撰寫,不使用AI進行各種潤稿。並且將生成式AI以「阿扉」代稱,他可以是ChatGPT、Gemini或任何生成式AI模型,但重點將放在AI作為一個數位工作陪伴者的角色,所以他有一個人性化的名字。阿扉,象徵著「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一曲中的窗扉,透過生成式AI,看到五彩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