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

2025 iThome 鐵人賽

DAY 12
0

最近在用Claude的時候,常常遇到一個問題 —— 上下文限制。對話到一定長度之後,Claude 就會忘記之前的脈絡,或者無法同時處理太多任務,導致需要一直複製貼上、重複說明,效率大打折扣,也會消耗大量token。

Zen MCP

今天想介紹 Zen MCP 這個框架,解決了不少痛點。它的核心思路是:

把一個大問題,分配給多個 AI 去處理

這樣每個 Agent 各自專注在一個子任務,最終再整合結果,避免一個模型背太多上下文。

舉例來說:

  • Claude Code 負責程式分析和生成。
  • 呼叫 Gemini API,進行搜尋或摘要,發揮gemini長上下文的優勢。
  • 呼叫 OpenAI GPT API,更專注於邏輯性問題。

透過 Zen MCP,這些模型之間可以協同運作,就像一個小型團隊,各司其職,不需要讓單一模型承擔所有負荷。

Claude 作為主導者

在 Zen MCP 裡,Claude 不只是主導者 (Orchestrator)。它會:

  • 根據使用者需求,自動選擇最適合的 AI 模型來處理不同子任務。

  • 在單個對話中自由切換多個工具和模型,例如:

    • 問程式問題時,直接丟給 Claude Code。
    • 要查知識,就呼叫 Gemini API。
    • 邏輯問題,就交給 GPT API。

這種方式讓對話體驗更流暢,不用再手動分工,系統會自動判斷最適合的代理。

為什麼有幫助?

  • 突破上下文限制:不用一個模型塞滿所有背景資料。
  • 靈活性:不同任務用最合適的模型來跑。
  • 自動化:Claude 作為主導者,能智慧分配任務,讓人感覺像是在跟一個「懂分工的團隊」合作。

明天實作

今天先談概念,明天我會實際測試 Claude Code + Zen MCP 的:

  • 嘗試分流請求,觀察是否能有效減少上下文遺失。
  • 示範在單一對話中,如何自動切換多個工具和模型。

小結:
Claude Code 很強,但上下文有限制。Zen MCP 提供了一種 多代理協作 的思路,更進一步讓 Claude 成為主導者,自動幫我們挑選 Gemini 或 GPT,並在單一對話裡靈活切換工具。這樣 AI 工具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像一個協作團隊。明天就來實作試試看!


上一篇
[Day11] 如何訓練一個機器人
下一篇
[Day13] 實際安裝與啟動 Zen MCP Server
系列文
生成式 AI 輔助程式設計:探索 Vibe Coding、Claude 與 Cursor 的新世代開發體驗13
圖片
  熱門推薦
圖片
{{ item.channelVendor }} | {{ item.webinarstarted }} |
{{ formatDate(item.duration) }}
直播中

尚未有邦友留言

立即登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