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用Claude的時候,常常遇到一個問題 —— 上下文限制。對話到一定長度之後,Claude 就會忘記之前的脈絡,或者無法同時處理太多任務,導致需要一直複製貼上、重複說明,效率大打折扣,也會消耗大量token。
今天想介紹 Zen MCP 這個框架,解決了不少痛點。它的核心思路是:
把一個大問題,分配給多個 AI 去處理。
這樣每個 Agent 各自專注在一個子任務,最終再整合結果,避免一個模型背太多上下文。
舉例來說:
透過 Zen MCP,這些模型之間可以協同運作,就像一個小型團隊,各司其職,不需要讓單一模型承擔所有負荷。
在 Zen MCP 裡,Claude 不只是主導者 (Orchestrator)。它會:
根據使用者需求,自動選擇最適合的 AI 模型來處理不同子任務。
在單個對話中自由切換多個工具和模型,例如:
這種方式讓對話體驗更流暢,不用再手動分工,系統會自動判斷最適合的代理。
今天先談概念,明天我會實際測試 Claude Code + Zen MCP 的:
小結:
Claude Code 很強,但上下文有限制。Zen MCP 提供了一種 多代理協作 的思路,更進一步讓 Claude 成為主導者,自動幫我們挑選 Gemini 或 GPT,並在單一對話裡靈活切換工具。這樣 AI 工具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像一個協作團隊。明天就來實作試試看!